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恩兰大

(2014-08-18 20:42:36)
标签:

兰大

兰州大学

外语系

兰州大学外语系

分类: 山东大学校史

感恩兰大

                  --为返校活动献词

 尊敬的外语学院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84级甲乙两班同学:

大家好!

  

 今年是我们84级同学入校30周年,10年前,我们两班三十余名同学首次大规模返校,今天,我们40位同学从海内外再度聚首于中国地理中心点兰州城,来到曾经如此熟悉、现在却略显陌生而又亲切的校园。数十年后再相逢,各式各样纷繁复杂的情感汇聚心头,一时难以理清。

 

 兰州,久别了。我们就象远离父母的游子回家省亲,思念亲情油然而生。兰大,久违了,来到盘旋路旁、天水路边上的兰大校园,我们急忙地去寻找曾经居住过的六号楼、二号楼。现在,盘旋路的圆形转盘已不复存在,旧文科楼早已拆除数年。三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兰大校园现在被称作兰大本部,我们曾经是这里的主人,现在的身份变成了客人和校友。身份称呼虽然有所变更,但是,我们都是兰大人,这是永远恒定不变的学历性身份。兰大人,这个名字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兰大人,兰大外语系毕业生,这些身份确认,我们日常所填写的各种表格中总会用得上,它类似于孩童身上的胎记,将永远伴随我们一辈子,并让我们终身受益。我们终身都会从母校中吸收知识与营养,赢得荣誉。这也是我们终身值得骄傲的身份,我们都是兰大人。

 对此,我们应该终身感恩,感恩兰州大学,感恩兰大外语系,感恩兰大外语系的各位师长及同学们。因为,正是在这里,我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四年兰大求知生活,让我们精神充实且丰满,我们的青春也因此靓丽光鲜。

 今天,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全班五十余位同学中的大部分重逢于校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共话同窗少年时,竟一时语塞,万端思绪不知从何开启。

 

忆往昔,在校四年,五十余位男女同学,汇聚旧文科楼四楼的两间教室里整天埋首苦读,浑然不觉世外纷攘万事。

旧文科楼下的草坪是外语系学生早读的首选地点。

附旧文科楼上的2035和3035大公共教室,我们有时在这里上公共课,有时也在此翩跹起舞。

篮球场上我们曾挥洒汗水,排球场上我们曾跳跃扣杀。

学校大礼堂里,我们花上一毛钱来欣赏电影,或免费聆听音乐会演唱会,有时也在此聆听名家讲座。

图书馆里,我们翻阅卡片查找图书。

人工湖边,我们流连忘返。

溜冰场上,我们摔跤无数,爬起来依旧奋勇前行。

在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我们远足或旅游到五泉山、黄河铁桥、青海湖、兴隆山、拉卜愣寺、吐鲁沟、刘家峡等地。当然,还有我们植树劳动的皋兰山。学业之余的踏青旅游增进了同学友谊,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甘肃省与省会兰州城的热爱与认同。

 

 兰大四年,让我们受惠最多的就是学校与外语系良好的学习氛围。兰大的学术讲演更是广受欢迎,全校学生受益良多。1985年假期,外语系举办全国文体学学术会议。藉此良机,系里约请北外王佐良教授、丁往道教授给全校师生作学术报告。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许还山也曾在学校大礼堂作报告。1988年,中文系约请北大知名教授袁行霈、谢冕在新文科楼作学术报告。我们毕业之际,系里特意约请知名学者水天同先生为外语系毕业生作学术报告,这可能是水先生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曾记得当时水先生是坐在轮椅上作的报告,全场师生为之肃然起敬。大量的多学科学术演讲,拓展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也为我们以后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

 兰大外语系的老师,值得我们永久地尊重与敬佩。开学前,系主任张致祥教授到新生宿舍嘘寒问暖,此情此景,仿佛就是眼前。秭佩教授为我们讲授英美小说,我们当时竟浑然不知先生的知名翻译家身份。张先生的新闻英语课,教会我们如何阅读英文报纸。年轻的毛钢老师为我们讲授泛读课程,介绍精神分析学理论,为我们开启了西方文学理论的启蒙知识。冯建文老师讲授翻译课,选读杨必先生名译本《名利场》,让学生体会到前辈译家的匠心独运,此亦可见冯老师独具慧眼。李登科老师为我们开过两门课,精读课与美国文学。其中美国文学课程选用美国大学教材《诺顿美国文学史》,让我们眼界大开。

 林华老师与杜鹃老师为我们开设大一精读课,在校正口音、训练学生掌握纯正英语方面功莫大焉。在这里,我们全体同学无比怀念英年离世的杜鹃老师,她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为人低调,不求闻达。杜鹃老师虽然离世了,但她甜美的笑容、端庄的形象与高贵的人格将永远留存在我们84级同学心中。

 还有教法语的朱老师,教泛读的赵慧珍老师,从剑桥回来的语言学老师,还有一些公共课老师。正是因为有了以上诸位老师的言传身教,才让我们获得了全面的人文博雅教育与扎实的专业训练。请原谅,这里不能在短时间内将每位老师的芳名与嘉言懿行一一列举出来。简言之,外语系老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堪称典范。各位老师饱读诗书且专攻洋文,为我们后来的学业开启了启蒙之路,我们后来工作中的点滴成就都能从老师的教诲中寻觅到源泉。感谢兰大外语系的各位资深教师。

 此刻,我们又得再次感谢母校,感谢兰大,它不仅是为我们颁发了学历与学位证,让我们的人生更完美,也提升着我们自信心,更给了我们无数的荣誉。

 

三十年过去了,我们84级同学大都年近五旬。人过中年,距离退休之日也就十来年的时间了。人生恍惚,人生如舞台,人生无常。同样,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不同的书,意义独到同时也丰富多彩。可堪欣慰的是,我们五十多个同学大都能彼此联系得上,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大都小有成就了,有的同学还正在宏图大展,前途一片光明。

 在这次30周年返校筹备活动中,同学们在短暂几天内就能踊跃报名参与,这种热情令人感动。就象当年入学时同学们欣喜地急切来到兰大一样,数十年后的重逢,大家的心情分外激动与兴奋。尤其是还有一些三十年来从未相见、音讯未闻的同学们,带给我们更多的欣喜与激情。

这次返校活动,无疑将更紧密地加深学友们的零距离接触。希望同学们多多促膝谈心,以前难以说出的话现在可以公开地表白。值得期待的是,这将是一个畅谈友情、饶有趣味的高雅聚会。

最后,衷心祝福全体同学在兰大、在兰州、在酒泉与敦煌的行程中称心如意,诸事顺利。

祝福大家!谢谢!

http://s3/mw690/001wJs5Azy6LlxRuqgG72&690

http://s4/mw690/001wJs5Azy6LlA5mubh13&690

http://s5/mw690/001wJs5Azy6LlAgmJ3604&690

http://s11/mw690/001wJs5Azy6LlAwQXG2ba&690

补记:与会同学名单(顺序不分先后,名字写得也不一定准确)

刘孝松 史鸣   陈剑飞 张艮法 马明   桂兵法 聂为军 夏冬红 李凤英  裘军  张萍  于万平

郭成竹 何瑞文 严凤朵  娄云  董淑欣  施慕华  李宝玲 陈德海 杨晓玲 史振磊 刘晓晖 董梅

张尾声 杜丽霞 姚兴安 李云峰 武勇   姬海军  蔺永红  邵锋  卢雨菁  脱剑鸣 王文斌 彭丽萍

师彦灵 王新庆 王泽霞 陈泽辉 (计四十人)

未参会者:(计17人)

谭鹰 曹勇 贾福生 孙边旗 李述泽 刘根法 张大慧 王冬琴 杜春琴 陈正文 窦瑞兰 刘元玲 王美玲

王海军 黄雅彬 李颖 徐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刊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