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夏冬红
夏冬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88
  • 关注人气:5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必读书目与参考文献

(2010-06-01 15:06:41)
标签: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必读书目

参考文献

教育

分类: 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必读书目与参考文献

 

前言

 (注:全文五万余字,这里只发表一部分。认识的朋友,若有求此资料者,我将邮件相送,请发我邮件。)

   

    教学经年,一直想编辑一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参考文献,以方便于同学们课余阅读。每每因忙于冗务,难以完工。现在赖各位研究生囊助,终于编纂出一本尚待补充与修正的文献目录,以供同学参考。期望各位同学能在展卷研读之时,学业多有斩获,是无愧于本人数年来苦心经营之役也。

此必读书目单,多为本专业之经典文献。初涉本学科之后辈晚生,定当一读再读。或许,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值得感谢的是,本专业的学子 向亮、 源源、林鹏、 媛媛、陈 倩、姚 迪、李 鑫、秋丽、 梅葆、文文(在此,特将部分同学姓名省出)诸位后学在图书馆辛勤爬梳,勤奋笔耕。没有各位学生的全力囊助,本书单仍将是空中楼阁。因此,此役之功成,上述同学功莫大焉。特此致谢。

    此书单仍在不断更新与修正中,期望读者指正修改。

 

           

正文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乐黛云 陈跃红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I0-03/*022,山大图书馆藏)

本书由季羡林、李赋宁作序。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 文化转型与比较文学的新发展;第二章 历史、现状与学科定位;第三章 方法论:对话与问题意识;第四章 研究领域:范式的形成及其发展;第五章 比较诗学:文学理论的跨文化研究。本书适合研究生阅读,理论性较强。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乐黛云著,本书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之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I206.7,国家图书馆)

这是乐黛云先生人到中年时从北美回国后写的有关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专著。其中谈到了不少西方文学理论,并将理论与中国文学比较,这也是乐黛云所谓的“阐发”理论观的实践体现。看看乐先生早期的论文,尽管事过近三十年,但依然有一定的可读性。

 

《中国诗学》,(美)叶维廉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I207.2-53 山大图书馆藏)

这是叶维廉先生最为中国学界所熟知的一册书。本书内容包括:中国文学批评方法略论、中国古典诗中的传释活动、历史整体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省思、危机文学的理路等。要想全面了解作为学者与作家的叶维廉先生,可参看《叶维廉文集》(I217.2/*110山大图书馆藏)

 

《中西比较诗学》,曹顺庆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I052/146山大图书馆藏)

本书系曹顺庆先生的博士论文。著名学者杨明照先生为本书作序。本书用比较方法,研究中西古典文艺理论而对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略有侧重。全书探讨艺术的本质论、起源论、思维论、风格论与鉴赏。

 

《比较诗学:文学理论的跨文化研究札记》,(美)厄尔·迈纳著,王宇根、宋伟杰等译,本书系“新世纪学术译丛”之一,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I052/*021山大图书馆藏)

本书通过对大量跨文化例证的解读,对戏剧、抒情、叙事三大文类的来源以及它们在各个诗学体系的不同表现进行剖析。

 

《文学间的契合 王佐良比较文学论集》,王佐良著,本书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之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I0-03/*039 山大图书馆藏)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20世纪的著名学者,在多个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比较文学是其中之一。本论文集精选了王先生有关比较文学的论文15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契合”中的8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20世纪中西方文学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第二部分收录了王先生讨论翻译的7篇文章,其中有对翻译家的比较和评价,有对近代翻译理论的回顾和分析,也有对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解剖。王先生的论文既高屋建瓴,又深入细致,堪称比较文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文学批评方法手册》,(美)古尔灵等著,姚锦清等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8(I06-62/213山大图书馆藏)本书国内出版了英文版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By Wilfred L. Guerin[et al.].英文书系“英美文学文库”之一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I04/#010山大图书馆藏)

这本书是1980年代在国内翻译印行的,作者用近20种西方文学理论来分析四个文本,分析透彻、深入,理论联系实际,值得多次细读。另外,还可参看英文版来阅读。中文译本也不错,中英文互参互读,最为有益。

 

《七缀集》,钱锺书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I106/10.14山大图书馆藏)

本文集是全部《旧文四篇》和半部《也是集》的合并,内容包括中国诗与中国画,读《拉奥孔》,通感,林纾的翻译等。钱先生的书大都不是以论文形式出现的,但这七篇文章有点类似论文,且最大的特点是,相对来说,比较好懂。因此有志于研读钱著的读者不妨从这本书入手,应该会大有斩获。

 

《春泥集》,杨绛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I106/273 山大图书馆藏)

杨绛先生,现在大家都认为她是翻译家、散文家。其实,杨先生的论文写得相当清新可读。杨先生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好歹也得写点论文来充数来恪尽职守,于是就有了这些篇什。或许是杨先生懒得写论文,或许是看不起这种过于正式的文体吧。而这本《春泥集》却了不得,里面没几篇论文,但篇篇可读,误把论文当散文。读完这些论文后,我们会发现,原来论文还可这样写。

 

《文学与人生》,吴宓著,王岷源译,本书系“清华文丛”之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I0-02/438山大图书馆藏)

吴宓先生是哈佛学人,曾在东南大学与清华大学教学。本书是我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的著名学者吴宓先生的讲义,用中、英、法、拉丁等多种文字写成。由于这是吴宓先生在1930年代清华大学为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文学与人生》,从中我们可能窥出当时“比较文学”专业的授课内容,我们可以了解1930年代清华大学文学教育的情况。本书阐释人生的意义、文人的道德、文学的本质和艺术创作的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