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被家暴,能怒不能言?

33岁的外企白领Lan遭遇家暴,当她带着略青肿的脸色出现在心理咨询师sunny的办公室时,还带着一点小心翼翼。她不打算为家暴站出来,更不愿意向身边的人诉说。她只不过把心理咨询师当成了临时的倾诉者。
白领在遭遇家暴后往往有隐匿化的倾向。全国妇联曾经调查4128个家暴家庭,施暴者中62.7%具有大专以上文化。
为什么她们不愿意站出来对家暴大声说NO?Lan在职场上的顾虑更多一些。“有几次我眼睛被打到青肿,只好请了几天假,再涂了很多遮瑕膏才敢去上班。”她的顾虑不仅因为她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位置,还因为在如今的职场文化里,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越来越被看重。
大多数外企每年都会举行大规模的“家庭开放日”活动,这个活动让家庭和职场被放在同一个平台,也是HR衡量一个职场人的家庭关系好坏的良机。由于家 庭关系是人际关系中较小的单位,一旦被认为处理不好家庭关系,可能就会被认为没有处理人际关系和更复杂的职场关系的能力,从而失去晋升的机会。
即使成为公司高管,这种顾虑依然存在。在sunny接触到的家暴咨询案中,有位女高管倾诉丈夫不仅动手打她,还在大雨天逼她淋雨,但她既没有告诉身 边人,也不打算离婚,反倒为了改善夫妻关系生了第二个孩子。“如果生意伙伴知道你在家都管理不了家庭和老公,就会认为你没有掌控大局的能力,怎么还能管理 好一个公司?跟你合作的时候就会掂量了。”
心理咨询师陶思璇发现,“现在判断一个职场女性的价值,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关系,女人处理不好家庭关系通常被认为很糟糕。”公司和客户甚至因此还会担心你会情绪不稳定影响到工作。因此,很多人遭遇家暴,只能闭口不言,滴水不漏出现在办公室。
不过,在职场维护你的有能力有power形象,不代表你不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陶思璇认为第一次家暴必须尽可能让对方付出代价。对于情绪容易失 控的男人来说,只有当他明白要为自己施暴付出巨大的代价时,才能学会控制自己。要让对方明白一旦发生第二次家暴,你会毫不心软离开他。“理论上讲,施暴者 是可以被改变的,他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爱才会施暴。只要给予他足够多的爱和包容,他就能改变。事实上,几乎没人能做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你没有 那么大的包容能力。”而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一个能帮你的律师。
对第一次家暴说NO!
家暴总有第一次。心理咨询师卢悦分析,在家暴发生后,很多男人不需要你做什么,就能够产生愧疚。但很多男人当着亲人、全家族的人写保证书,但是下次 还会施暴。为什么?因为长期两个人一些生活沟通上难免会存在一起问题,而家暴的简单粗暴让他找到了一个捷径—比如他只要一出手,你就不会再念叨了。
这个时候往往是在激烈的场景中引发的暴力事件。在日常生活中,你要学会察言观色,比如他看球不爽,“咣”把电视砸了,你乖乖呆着就好了。如果他正在气头上,千万不要再刺激对方。一旦他有动手的迹象,你需要做的首先是闭嘴。
有哪些不当言语或行为容易引起家暴?卢悦认为:“不同于女人在婚姻中最重视的是有没有被关注,男人最重视的是有没有被尊重。”因此一切有可能伤及他面子的语言和行为,都必须慎重。比如,你可以说他“对我和孩子关心不够”,但不能说“你对家庭毫无责任心,根本不像个男人”。
了解他的“软肋”。比如有一种男人绝对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动手,如果你发现他情绪激动,可以到孩子房间避一避。聪明女人要学会“秋后算账”。在两个人情绪都激烈的时候,他不愿意接受你的意见、指责,等他情绪平复,沟通效果会好一些。
而家暴一旦发生,你首先要让他意识到动手的成本。北京华鹏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工提醒,在不激怒对方的前提下,要悄悄收集证据,去医院及时就诊。还可以让他写“家暴保证书”,写清楚这次家暴的经过,并承诺一旦再施暴就净身出户。这类保证书具有法律效力。
陶思璇认为,家暴发生后,你应第一时间离开现场。你们可以设定半个月左右的冷静期,两个人如果还愿意再生活下去,就要分析家暴为什么会发生,可能是 相处模式的问题。从陶思璇的经验看,家暴不是一天发生的,很多夫妻的相处模式就是敲敲打打。一位30岁的家暴受害者很委屈地求助,原来老公是个脾气很好的 人,现在却拿起椅子砸向了她的脑袋。分析发现,原来她性格急躁,和老公的沟通简单粗暴,甚至自己先动手,最终把老公调到了“施暴模式”。
http://upload.marieclairechina.com/2013/0403/1364980445521.jpg当家暴忍无可忍……
家暴当事人MAY
年龄38岁,行政主管
我和先生2002年结婚,2006年儿子出生,先生这时开了一个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渐渐发展到借钱给员工开工资。于是我一个人养家,生完孩子三个月,就回去上班了。
有一天我无意间发现了他出轨,我们的关系也更加冷淡。去年孩子六岁了,期待有自己的房间和小床。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天,先生难得晚上8点多到家,坐在 自己的电脑前。我和儿子走了过去商量儿童房的事,他说让儿子睡保姆床,阿姨睡之前朋友送的伸缩儿童床。我很奇怪为什么儿子不能睡儿童床。他说了句:我没法 跟你交流,我也就拉着儿子出来了。结果我很快听到他跑过来的脚步声,下意识觉得不好,马上拉着儿子进了洗手间,而他已经用力踹开了洗手间的门,一把抓住我 的头发,狠命地往卫生间水盆上磕,孩子哇一声大哭起来,我把孩子搂在胸前,捂住他的眼睛说别怕。
而先生一直没有停手,又把我拖到了客厅里继续打。阿姨过来拉架,他把阿姨的一根手指都掰紫了。打了半个小时才住手,我的左半边头已经肿得不像样子,后来医院检查为头部血肿和多处软组织挫伤。
那晚打完我他离开了家。我抱着孩子,唯一的想法是让孩子别受了惊吓。自己倒没有特别伤心, 毕竟已经看清楚了。心里就两个字,挺好。—我为了这个家委曲求全那么多年,现在这样被打,日子也就到头了。当晚我跟最好的朋友说了自己的遭遇,她建议我赶 紧去医院,我又给自己认识的律师朋友打了电话。他给我的建议是把自己受伤的样子拍下来,去医院验伤情,这样病历上就有被打的记录。
为了孩子,我当时没有报警,其实,遇到家暴,报警也是取证的一种方式。警察到现场后会记录当时情况,并会向相关人员问话,不管是施暴者还是家庭成员,比如保姆,都会向警察说明当时的情况。甚至被打的时候,在楼道里大喊一句打人了,好心的邻居也会给你作证。
家暴发生后,我告诉了家人。我哥连夜来到北京。最后先生答应写了保证书,大致写明了这次家暴的经过。这对于证实家暴过程很重要。
我们刚结束了离婚的第一次诉讼,由于他坚决不同意离婚,按照惯例,法院驳回了离婚请求,6个月后才可再起诉。让我震惊的是,他在法庭上居然说被打照片上的人不是我,还说我打了他。幸好有医院的诊断记录,还有他亲笔写的家暴经过。不管怎样,证据是第一位的。
心理专家陶思璇:给受伤的你
很多女人独自咀嚼家暴的苦果。一次被打之后,选择原谅,以后多次被打,舍不得孩子和家庭又不堪家暴的一次次伤害,左右为难。
很多人怪女人遭遇家暴不勇敢站出来。其实家暴让女人感到最受伤害的一点是,家暴让女人的自我价值感降低,不被爱,不被重视,不被尊重。更有一种冠冕堂皇的观点,他为什么打你,还不是你自己有问题?
所以家暴后,你要第一次时间离开不安全的家,再找到最支持你的人倾诉。在最信任的人的帮助下,度过情绪最糟糕的脆弱期。
你可能不愿意让同事知道你受了伤害,哪怕脸上有了伤痕也说意外所致。别害怕,说出家暴的真相不会像你想象的严重。家暴之后,你的行动力会让别人看到你是一个尊重自己的人,是一个有能力处理问题的人。这根本无损你的专业性,甚至是一种加分。
然后你该做些什么?我可以告诉你—爱自己,拥抱自己。但这些并不够,就像我内心有一个特别大的伤口,穿上漂亮衣服内心还会一直疼。
你需要问自己,为什么我找了一个有家暴行为的另一半?家暴发生的过程中,我做过什么让家暴发生了?一个人的情感需求,都来自于早期成长经历。大多数 家暴受害者,通过催眠、冥想等方法下,都会描述出一个童年受伤害事件。很多人卡在受伤害事件里,比如看到父母家暴事件,会一直归咎于自己不够好,所以潜意 识里一直想拯救施暴者。最终,选择了有施暴倾向的老公。
很多女性意识不到自己的受害者心理。我一个朋友尽管丈夫对她家暴,后来又和另一个女人公然同居,她却拖了10年不愿意离婚,还抚养着公婆。她老公有一天突然跟她说,你赚的钱还照顾我爸妈,我等于请了一个不要钱还倒贴的保姆。
这个朋友突然就明白了,她原来只是很愿意扮演一个被害者,需要呆在这个角色里,让所有人都说她为家付出了那么多。但是她不快乐,所以最终她决定离婚。
从心理学上讲,受害者都在内心深处需要这样一个角色,把责任推卸给了对方。否则人是知道如何奋起反抗的。走出你的受害者心理吧,必要的时候,找心理医生帮帮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