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她们有着同样的起点,甚至曾是队友,而体育赛场却将她们的命运分化,一类成为体制幸运儿并站在奥运领奖台上,实至名归;另一类因前途渺茫只能前往他国再造梦想。2012年夏天,命运之神让她们重逢在伦敦赛场,而她们各自的人生路,早已天壤之别。
统筹 Sally
奥运冠军选手温室之惑
她们曾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是举国体制培养出的顶尖运动员,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夺冠是她们唯一的使命甚至最高目标。除了比赛,就像温室花朵,她们的衣食住行都被呵护得很好。而这也隐喻了她们另一重困惑,不自主的命运和羸弱的抗风雨能力。
吴敏霞:在一条被铺平却仍迷茫的路上
吴敏霞:生于1985年,上海人,中国游泳国家队运动员。连续夺得2004年、2008年两届奥运会女子跳水双人3米板冠军。最新成绩为2012年第18届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冠军。http://upload.marieclairechina.com/2012/0720/1342781412256.jpg不同的命运" TITLE="《嘉人》:同一个伦敦赛场
镜头之前,吴敏霞穿着泳装,流线型的身体具有寻常女孩所缺少的力量之美,但在如何一边扭转身体一边绽放笑容的问题上,她有点卡壳,她到底不是演员不 是模特,能在空中反身翻腾两周半屈体完美入水,却不能自如地展现自己。这是长年累月的集体生活带给她的,她自得于在团队中的“大姐”位置,却不适应独自面 对陌生的摄影师。
在吴敏霞身上,集中了举国体制下一个顶尖运动员所具有的种种特质,譬如“国家”、“荣誉”、“成功”等词汇的高频出现。在她看来,她的一切都和国家 荣誉紧密相连,有些“小我”无需挂念。在26岁生日那天,她买了个蛋糕给大家,没有点蜡烛也没有许愿,因为“来不及,哪儿有空”,也是因为,她目前还没有 更多挂念,毕竟国家已经提供了她生活的一切:食在运动员专门餐厅,住在运动员专门宿舍,穿有跳水队提供及品牌赞助,行动也早已被分分钟地规划,除了偶尔拿 出一整天安排各种广告或采访,例如作为潘婷奥运代言人,练习面对镜头笑着说:“每一次跳水,长时间出水入水,冲击力以及水中的氯气也会导致发质变差和分 叉,有时候还会有掉发和干枯的现象。每次训练之后,我会使用潘婷强韧修复功效的洗发水和护发素,为头发补充水分与韧性。”
她的绝大部分时间在训练,当然也要有学习,国家跳水队也已经为她安排好:名义上是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就读,实际为了方便,由人大的老师按时来跳水队为她上课。一切都量身打造,她经常听到的话是:“你们认真专心地训练,存在什么问题,组织会帮你们解决。”
她要做的只有:赢。
http://upload.marieclairechina.com/2012/0720/1342781425706.JPG不同的命运" TITLE="《嘉人》:同一个伦敦赛场
何雯娜:被呵护的冠军世界
何雯娜:生于1989年,福建人,中国蹦床国家队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黑马姿态为中国蹦床队夺得首枚金牌。最新成绩为2011年第28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女子网上单人、团体冠军。
何雯娜正在接受伦敦奥运会前的紧张集训,对于我们的采访,她的回答显得审慎、克制。她像被过于保护的婴儿,除了比赛,心无旁骛。“蹦床队安排好了所有的衣食住行,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教练无论在训练还是生活、心理方面都是我的老师,还像我的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我。”
奥运海外兵团蜕变之痛
在竞争激烈到难以想象的中国乒乓球队,她们希望渺茫。于是十几岁时机缘巧合前往国外打球,在经历艰难的适应期之后,她们入籍当地,成为奥运会和世锦 赛的常客,并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和国内运动员相比,她们待遇相差甚远,但异国的经历锻炼了她们的球技、心态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无论如何,她们的人生与出国前已完全不一样了。
http://upload.marieclairechina.com/2012/0720/1342781455106.jpg不同的命运" TITLE="《嘉人》:同一个伦敦赛场
我在荷兰和在国内的状态完全是两个人。
李洁已经到荷兰打球12年,但还是有在荷兰和中国的分裂感。
她常驻荷兰Arnherm,住在荷兰国家队的单身公寓,每个赛季都奔波在世界各地打球。虽然她和老将李佼已成为荷兰乒乓球的代名词,依然感慨在荷兰 生活的“艰辛”。“一到荷兰我整个人就绷起来了,因为意味要开始工作了。小事到大事全部要搞定,特别是你也不能生病……”最直接的小事就是吃饭。每天一睁 开眼,她就要为自己的一日三餐操心。早餐是汉堡,午餐也是汉堡。“我已经习惯了在荷兰吃两顿早餐的日子。”只有晚上她才有时间给自己买菜做饭。
“在荷兰的生活很真实,你要亲手处理所有事情。每次回国,都觉得回到了天堂。”与国内运动员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同,海外兵团在生活中要完全照
顾自己。十几岁就到异国,从锅碗瓢勺到家具,开始打理一个家。李洁也因此生活技能大有提高。荷兰的家具需要组装,每一个螺丝都需要自己搞定。“刚开始我都
找俱乐部的朋友帮忙,几块板拼成床对我来说太难了。荷兰也很少有装修工人,新房子都是自己粉刷,因为请工人很贵。”
http://upload.marieclairechina.com/2012/0720/1342781468932.jpg不同的命运" TITLE="《嘉人》:同一个伦敦赛场
刘佳:生于1982年,北京人,乒球生涯起源于北京什刹海体育学校,与张怡宁曾是队友。1997年前往奥地利,16岁加入奥地利籍,目前最好成绩为欧锦赛、欧洲12强赛女单冠军。
“在中国被骂惯了,到奥地利后我的状态一下子变好了。”
当时就像一只鸟终于从笼子里给放出来了,我要大显身手。”比李洁还要早3年,北京队的刘佳踏上了奥地利,当时她15岁。
刘佳的乒乓生涯始于北京著名的什刹海体育学校,和张怡宁、李佳薇、吴雪是队友。“我小时候的成绩要比张怡宁、李佳薇都好,后来因为心理上出现问题,我觉得发挥不出我的潜力。因为在国内,永远都得服从教练、领导,我不喜欢约束,感觉压抑。”
而同一批的队友张怡宁被选进国家队,刘佳年龄比她稍长,入选国家队机会渺茫。当时任弗罗施贝格俱乐部的教练刘延军为俱乐部选人,一眼就看中了颇有潜 力的刘佳。“在中国被骂惯了,到奥地利后我的状态一下子变好了。一来就做推广,一到奥地利我就有名气,就拿冠军。”刘佳一下子就找到自信。
(全文请见《嘉人》2012年8月刊)
相关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