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人》专访空巢家庭:以爱之名 默默迎送

(2012-04-16 01:44:39)
标签:

杂谈

《嘉人》专访空巢家庭:以爱之名 <wbr>默默迎送

编辑 杨晶 秦源  采访 七月 细补

摄影 DonaSchwartz  Wenjie Yang

部分造型 王子刚 部分化妆 NICK

部分品牌 H&MMAX&Co

《嘉人marie claire》特邀摄影师Dona Schwartz拍摄了两组没有孩子的儿童房。一组是准父母在为宝宝布置的婴儿房里,憧憬着孩子带来的幸福生活;另一组,是成年子女离家后的空荡荡的儿童房,父母在讲述子女离家后的思念和变化。这是一套关于“憧憬”和“告别”的肖像。如果你是一个幸福的准妈妈,又或者你的父母正是空巢老人;那请和我们一起重新回“家”看看。龙应台在《目送》里描写儿子远去的场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Christina 和 Mark,孩子离家14个月

上大学后,女儿寒暑假还是会回来,但大多时间也是会跑出去和原来的同学混在一起。刚开始的时候有点不适应,慢慢地开始享受这份清静。首先是家里变得干净多了,只是少了一个人,竟然会少了这么多垃圾!最让人高兴的还是,我们可以顺其自然的生活,不必每天担惊受怕。你知道,叛逆期的高中生是多么难搞。时不时老师就打来电话请家长,跟你说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现在的学校太爱组织亲子活动了,为了不让她没面子每次都要一起出席。把孩子送到大学不容易,我可不愿意再做一次高中生家长了!

 

《嘉人》专访空巢家庭:以爱之名 <wbr>默默迎送

沈玲珍退休老师和张良,孩子离家6年

一开口说话,就能发现沈老师和张琦的血缘关系:吐字像蹦豆子,爽朗、滔滔不绝。老人们有种说法,儿女会不会走远,可以看筷子。筷子拿得远,表示从小就喜欢夹远处的菜。沈老师高兴又有些纠结地看着张琦拿筷子最上端吃饭,“拿得那么后面,手一定有力气,这种个性和力量,就让她能高飞。这年头,能高飞的没有不飞的。翅膀一硬,就非飞不可。”

张琦的父亲也从事教育工作,他安慰老伴,孩子年龄大了,想往外飞是人之常情,可以爱家,但不能恋家,恋家的难有大成就。沈老师最盼望张琦打电话,如果每周固定电话来得晚了,她就会坐立不安,“是不是张琦在加班,身体会不会太辛苦”。不在孩子身边,沈老师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却不愿意跟孩子讲,生怕她嗔怪。

身体不舒服,沈老师会跟老伴说,而不是孩子,“她常常加班到半夜三更,第二天一大早又要去办公室,干嘛要打扰她呢,老伴是陪伴一辈子的人。从头走到尾。孩子,我们只是她生命里的过客。”

 

《嘉人》专访空巢家庭:以爱之名 <wbr>默默迎送



张琦传媒公司合伙人和先生张大维,迎接宝贝入住婴儿房倒计时2个月

怀着第二胎的张琦,在母亲眼里依旧是没长大的小孩。直到自己成了妈妈,张琦才能切身感受为人父母无时不在的焦虑,母亲22岁生张琦,张琦到36岁才生第一胎。“我知道妈妈很急,但我想拼事业,她也支持我。所以一直没吭声。”每个独生子女都想有个哥哥。源于少年时代的孤单情愫,张琦选择放下蒸蒸日上的事业生娃,两个孩子只相差15个月。“就算哪天我和老公不在了,她们两人互相扶持也不觉得寂寞。”

“越是和自己亲的人说话,越肆无忌惮。”张琦理解母亲,“我妈妈担心保姆照顾小朋友不够精心,老是挑毛病,比如奶瓶太烫,尿布换得不肯勤。我想保姆只是打工,肯定无法像亲人一样想那么多。”每当劳资纠纷爆发,张琦总是母亲和保姆之间的和事佬,劝劝这个,劝劝那个。“我长大了,妈妈老了,她成了孩子,我成了妈妈。”等到张琦出了月子,父母也要离开了。张琦内心有些纠结,考虑再三,她说眼下还是安于现状,大家都可以享受自己的空间。至于未来,“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一如孩子是我们的责任。”

 

《嘉人》专访空巢家庭:以爱之名 <wbr>默默迎送

Sha 和 E.G.,迎接宝贝入住婴儿房倒计时18天

E.G.:虽然初为人父,但我对孩子可并不陌生。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宝宝的降生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一直在和兄弟姐妹的孩子们相处,也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我最小的妹妹,从11岁到16岁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不过当然,养育一个自己的孩子是另外一回事。我和Sha都是搞艺术的,每天要工作10到12个小时,有时是创作,有时是演出。孩子的到来很可能打乱生活的节奏。我们多少还是希望他的未来能和艺术沾点边,而不是因为他把我们与原来的生活越拉越远。

Sha:怀孕生子绝对是一种无私的本能,现在我的一切都是为他的到来而准备的。我变得更有爱心,想着这个孩子延续着我和E.G.的生命,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在怀孕前,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所有时间都花在音乐创作上。现在,所有的时间都为了这个宝宝的到来,他就是我最得意的作品。这可能是一种牺牲,但我心甘情愿!

 

《嘉人》专访空巢家庭:以爱之名 <wbr>默默迎送

Amy和Andy,孩子离家2年

Amy:我得承认,孩子离家上学后我适应得不太好。直到去年,我还会在日历上标记下他放假回家的日子。我不愿意整理他的房间,就让那里乱糟糟的,怕他回来时候找不到东西。我想念他的那些朋友们,他们在家里吵吵闹闹,打游戏、听音乐、开派对。当时我还觉得有点烦,现在想想家里热热闹闹的多好!他们都是有礼貌的孩子,看到我会主动打招呼。我也喜欢年轻人之间的玩笑,我真是想念孩子还在家的日子啊。

Andy:往好的方向看,起码现在不用再为收拾派对的残局而忙上一整天了!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的朋友相聚,下午出门也不必赶着回家做晚饭。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我们也在过我们自己的日子。



《嘉人》专访空巢家庭:以爱之名 <wbr>默默迎送



告诉他们,你现在终于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了

杨谨,陶氏英合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签约专家。

国家劳动部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会员。

要说空巢老人,叶德娴真是把这一角色演活了。在《桃姐》里,她作为一个家庭的佣人,退休之后被送往敬老院。叶德娴把空巢老人的心理刻画得非常到位,渴望被人照顾,但又怕麻烦他人,觉得住养老院是一种耻辱,但又无能为力……从心理学角度,离家独立我们的父母,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梁实秋说,“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这个时候,他们对孤独和死亡的体会可能更深刻。当80后的我们经历自己的孩子降生,这是一个饱受全家人注意力的喜悦过程;但是父母们身体条件越来越差,孩子又纷纷建立新的家庭,他们内心可能就会有被遗弃的感觉。

                                       (全文请见《嘉人》2012年5月刊)


 更多精彩阅读:

  1. 6种征兆让你难逃剩女厄运
  2. 男人选老婆最看重这10点
  3. 泰坦尼克号26个机密档案
  4. 最易和旧爱复合的5大星座
  5. 情场如战场 恋爱的4大忌
  6. 2012预警!全球地震频发该如何自救?
  7. 小S三次剖宫产子健康吗?
  8. 80岁最老超模的风华绝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