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姜文王朝,子弹能否捅破中国电影格局?

(2011-01-04 13:10:28)
标签:

杂谈

导语:陈凯歌用人性消解道德,张艺谋用华美闪躲权力,冯小刚用人情化约现实,他们的执迷不悔,与姜文固执地用狂热重述近代史与当代史,表现英雄落寞与庸众狂欢,不都是在反复思考同一个主题,抒同一种情,唱同一首歌?电影与导演被放大的伟大之后,是时代的弱小与卑微。

   
子弹飞得真的够远么?

《让子弹飞》自上映后,网上一片欢呼。其预告片得意洋洋地展示着昆汀?塔伦蒂诺的评语:“中国最有才华的导演。”的确,姜文的才华毋庸置疑,但有才 华的姜 文也活在中国。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人际关系,先把人际关系整明白了再去抒发才华。尤其像电影这种太需要合作与妥协的东西。想要成为搅局者,艺术性、票房、 话题争端,三者缺一不可。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晚会电影最终选择了《赵氏孤儿》而非《让子弹飞》,但至少,姜文终于成了选择之一。而票房,这块姜文电影从前唯 一的软肋,也将被《让子弹飞》装上护甲,让这个搅局者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重新设定忠义堂上交椅的位置。

问题是,针无两头利,或者像有人说的“好东西不会有那么多知音”。单以影片论,《让子弹飞》好处是保持了姜氏影像的凌厉风格,让人失望的是影片不再 那么浑 成,变得一节一节一段一段,形散神不散一转为形散神也散,更像一场术士的炫技,吞剑吐火爬天梯,无奇不有,又像是姜文为戏剧学院上的小品演示课。影片叙事 的内在动力却变得隐约难明,汤师爷死后,影片突然从川剧式的乱弹谐闹变成了群众运动的显豁寓言,荒诞书写的不够彻底。

 
姜文 中国电影破局的唯一可能?

现在,子弹之后留下的唯一争议,似乎只剩下:姜文王朝是否就此开始?多年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被闷在“张冯陈”的格局里打转,媒体与公众早已有些不耐烦。一如上世纪90年代沉闷得惊人的四大天王时代香港娱乐圈拼命呼唤“第五天王”,姜文也就被视为中国电影破局的唯一可能。

但中国内地导演喜欢往电影里放太多个人思索。看上去是像模像样的“作者电影”,却总是导演一思考,观众就发笑。这种拍摄习惯,来自以天下为己任的时 代烙 印,也来自戏剧、电影的举国体制——即此而言,冯小刚与贾樟柯的早期电影算是异数。一旦你被局中人承认了地位,从搅一个局变成了攒一个局,悖论就产生了: 逼迫导演妥协、放弃与融合的外部压力越大,导演反抗、叛逆与表白的动力就越强,最后演变成乱哄哄的翻煎饼场面:你不让我翻,我偏要翻,还要翻出花式,大家 围观的也是翻不翻与怎么翻。煎饼用的是面还是米,花生油还是菜籽油,倒成了照片中的模糊背景。

坦白地说,电影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话题功能与社会情绪。所谓“话题电影”,就是投资大小、演员阵容、导演风格、原著流传、边缘绯闻全部成为社会话 题,而 电影变成了一道话题的社交门槛,在这一个月内,你要没看过这一部或几部电影,你都没法跟人聊天。这种状态,为中国内地所独有,它将一时间的电影资源甚至舆 论资源全部集中于区区一至三部电影。电影与导演被放大的伟大之后,是时代的弱小与卑微。

由此观之,姜文的搅局,不是破局,而是另一人的入局。《鬼子来了》没能公映,《太阳照常升起》无法成为话题,但《让子弹飞》能,全能。生于 1963年的姜文,与生于1951年的陈凯歌、生于1952年的张艺谋、生于1958年的冯小刚,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吗?陈凯歌用人性消解道德,张艺谋用华 美闪躲权力,冯小刚用人情化约现实,他们的执迷不悔,与姜文固执地用狂热重述近代史与当代史,表现英雄落寞与庸众狂欢,不都是在反复思考同一个主题,抒同 一种情,唱同一首歌?

而市场与观众又不容你像小津安二郎那样机位固定至死,毫无变化。当我们退后几步,重新打量这场派对的旧主人与新面孔,他们的手势变化万端,妖娆多姿,有时满斟旧酒,有时频换新瓶,变出来的却还是鱼缸、兔子和扑克牌。

扁平时代后的同质化

是的,这是一个扁平的时代。扁平的时代不需要真正的棱角,扁平时代里小聪明比大智慧更受欢迎。我们来自一个同质化的时代,分享着共同的遗产与债务。 我们能 听懂台词里微妙的暗讽,我们能将细节与新闻事件进行或许连主创都想不到的缝合,我们会对电影的每一次炫技、每一次触摸回忆的敏感点慨然回应,大声唱和。我 们就在这样一个隐语与暗喻的时代里,如三岔口里的打斗一般暗中摸索,为共享着心照不宣的历史与现实而会心微笑。

在姜文镜头下涌动的荷尔蒙,如同在朔风中燃起的一根大麻,让你忘记寒冷,但很可能,从此你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更多精彩推荐

使你眼前一亮的新年大 变妆 一

选购紧身衣有妙招

运用颜色穿出2011 好彩头

三分钟马尾辫变身韩式 盘发

轻松下半身瘦身操 3周击退赘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