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回家的只是軀殼,詩魂已死
(2011-09-01 09:15:54)
标签:
北鳥回家晦澀軞詩魂已死慈林美國杂谈 |
分类: 慈林论诗 |
北島終於回家了,当然這不是他漂泊生涯的第一次回家.与前几次悄然低調不同,这次是公开而高調,以贵賓身份受邀参加了在青海舉辦的第三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新華社也採訪了他.他在詩歌節上發言論詩,并朗誦了其十五年前的舊作<回家>,含意頗深.
我則認為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正常現象.反而上世紀70年代未那种詩歌熱潮反到是不正常現象,詩歌也是娛樂,只是偏重文化,注定是少數人的精神娛樂,社會趨於正常,詩歌地必然回到一個正常的位置.
老實說,我定晴細看几遍,都不得要領,更不知美在何處.如只听朗誦,更會如墜五里霧中,找不著北.面對這類詩,我會和大部份讀者一樣,用腳投票,逃之夭夭.
好詩斷層,劣詩當道,這才是中國詩界凋敗低迷的真正原因.
因此,我曾撰文<<北島后期詩作已成坏榜樣>>,批評北島后期的晦澀詩風.
也許北島也覺察到如此晦澀詩風不為讀者接受,在這次詩會上他提出:詩歌閱讀是需要 響導的,好的批評家就是響導,通過對詩歌的解讀与分析,可帶動或塑選一批有修养的讀者.
對此言我更不敢苟同.好的詩歌從不需要響導,歷來如此.好詩猶如美女,可讓人一望惊艷,心動怦然.如要右引導左分析才可發現她的美,這不會是個美女.同理,一首詩如需要他人右說明左解析,我相信這詩好极有限.中國歷來的好詩,不論舊体詩或新詩,絕大多數都是清朗明白,优美雋永.好詩不靠文字的晦澀,而在用簡洁的語言營出优美雋永詩境.
所以,要使中國詩壇走出低迷,喚回讀者,詩風必須來一次徹底革命,必須揚棄北島式的晦澀詩風,向优秀傳統學習,向簡洁清楚优美雋的方向努力,中國詩歌的春天才會來臨.
為了說明什么是好詩,我將這首<見与不見>再抄錄如下:
此外,北島后期的詩,不知是否刻意為之,遠离政治,失去了早期那种社會關怀的張力,結果作品也失去了精血,蒼白無力,只剩為藝術而藝術,為語言而語言的呻吟.我為之蜿惜遺憾.詩人可以不關心政治,但作品遠离社會,缺乏人文關怀,只追求個人的伊旬園,其作品肯定會缺乏生命力,也不會感人.
近年北島已少寫詩,散文倒寫得清晰而精采.這次詩會上,北島說他正在寫長詩,如北島不改詩風,對他的長詩我并不看好,不妨大家拭目以待.
北島回家的只是軀殼,詩魂已死.
思考:
1,你同意我對北島的批評嗎?
2,中國詩壇低迷,是因為讀者斷層嗎?你的看法如何?
3,詩風要來一場革命,你認為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