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悟《求医不如求己》之三:举重若轻推腹法

(2008-08-02 12:52:23)
标签:

求医不如求已

学吧精华

健康

分类: 学习感悟
hadhad1 感悟《求医不如求己》之三:举重若轻推腹法

    中里老师的百宝箱里,提及数能跟金鸡独立比肩的当然就是推腹法了,我父母最喜欢此法,每天坚持的结果是大便通顺了,睡眠提高了,要知道,睡眠质量高对老人来说可算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当我们的慢性病牵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时您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只要把它推开揉散,您会发现您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和风细雨,举重若轻的一席话却隐含着深厚的道理。来看看腹部有什么:
    1.《内经·灵枢》: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饮食之伤。
    2.《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故虚邪(贼风)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麋。留而不出,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输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不可胜论。------外邪(风寒湿热等)之伤入内-
    3.《难经。十六难》
    其病有内外(病)证。假令得肝脉,其内证齐(肚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结点,硬块或痛点)。
    假令得心脉,其内证齐(肚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

    假令得脾脉,其内证当齐(肚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
    假令得肺脉,其内证齐(肚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
    假令得肾脉,其内证齐(肚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情志内伤五脏结气于肚脐周围。
    4.<难经.五十六难>
    肝之(病气)积(聚),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
    心之积,名曰伏梁,起齐(肚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皖,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
    肺之积,名曰息賁,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
    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五脏久伤病气积聚在腹部。
    由此可见,无论饮食之伤,外邪(风寒湿热等)之伤-,还是情绪之内伤,如果久不解决,拖成各种慢性病,的确都会反映在腹部,反过来再看“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这个话,真是一言以蔽之!俗手愈演愈烦,徒增迷惑;高手化繁为简,一语中地。中里老师真不是盖的!
    再看解决之道,中里说的既形象,又切中要害:“为什么我把“推腹法”说成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健康法,那是因为它就好比是家里的一把大扫帚,你每天用它来扫一扫,身体里哪还会有那么多的垃圾呢?没垃圾那些可恶的小东西还会来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因时代悬隔而让人觉得玄奥的中医瑰宝,以最简单便捷廉价有效的方式引入千家万户,中里巴人真是人如其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