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类风湿

(2008-07-05 13:53:28)
标签:

络吧精华

健康

分类: 疑难杂症
天地一凡人 女儿替母亲想老师请教
http://image.mr2dr.com/logo/5D24B-75.jpg
    中里老师好,我是您的新粉丝,刚刚开始拜读<求医不如求己>(1 2),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今天,先为妈妈来这里,希望得到您的指教.
    妈妈56岁,患类风湿有5年了.虽然比一开始发病时身体有好转,但治疗一直不得法,效果也不稳定.看了书中相关的章节以后,我和妈妈也有一些启发,就试着对腿部内侧的脾经进行刮痧.刮的时候,只要力度稍一加大,就疼痛难忍.双腿大约进行了十来分钟,出了一些红色的血点(应该是就出痧了吧).然后是躺着推肚子,也进行了十来分钟.但没想到的是,半个小时以后,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症状.妈妈感到腰部有风,接着就觉得特别的冷,并开始发抖,手上没有了一丝血色,连拿针刺手指都不出血,总之就是说不上来的难受.第二天感觉全身无力.
    请问,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是刮痧的位置不对吗?是不是风湿侵入心脏了?现在该怎么办呢?
另:妈妈为人好强,脾气比较大,失眠经常出现,脾胃不好,大小关节都有肿和变形的现象,上身自患病以后就出现了疹子长疙瘩,很痒,很容易挠破,大便还比较正常,除了关节,身上会不知名的感觉疼痛.从头到脚基本都通过,曾经也有出汗的现象,近一年以来好了不少.
中医治大病
http://image.mr2dr.com/logo/5D24B-75.jpg
    你好,中里老师那篇文章,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懂得了一定的经络知识,完全可以顺手拈来,为我们的家人朋友进行调治。
    中里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体质增长一分,疾病减弱二分”,尤其是对于迁延不愈的慢性病而言,一般都是因为气血不足,身体无力与病邪抗衡所致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调治时,必须探求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疾病存在的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从您的描述方式中,您应该已经明白,您妈妈的体质是典型的肝旺脾虚之症。
    “妈妈为人好强,脾气比较大,失眠经常出现,经常会出现痒疹,全身经常发生无名疼痛。”----肝火旺的人若生气后,迫不得已强压下怒火,使肝火不能及时宣发。时间长了“气有余便是火”,这些郁结的肝火如果没有正常通路宣发,就成了脱缰野马,在体内横冲直撞了,火进入胃肠就成了溃疡,冲到四肢便成为风湿,冲到头上就会头痛,所谓的肝风内动,所以这也解释了您妈妈的全身位置不定的疼痛的原因。
    由于肝木克脾土,所以肝火过旺的人,必伤及脾胃。而脾胃属土,土能克水,从而可以调控人体水液的代谢,脾虚则水液代谢失调,体内就有湿浊生成。郁结的肝气四处冲撞,湿浊挡道,时间长了便容易在各个关节处形成淤阻和水肿变形。本来受损的脾胃就已经生化气血不足了,很少的气血在输布到脏腑和四肢时,更容易被各个淤阻所给隔断,时间长了,便成为新的瘀滞点。当怒气发作肝风内动,或者气血稍微充足时,便会冲击各个遇阻点,形成更多的无名疼痛。。。
    我们都知道肝气没有自己的抒发出口,所以需要借助胆经来完成。而由于情志压抑,人不能遂愿,肝胆不条达,造成胆经堵塞。所以肝胆郁结的浊气继续巡三焦经上行到头面部。所以,三焦经成为脾气暴躁的人们的“出气筒”,主治各种情志病。
    综上所述,疏肝解郁去肝火,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而随着体内浊气的减少,培补新的气血就成为祛湿浊的必不可少的兵力。
    所以请详细阅读《求医不如求己》1和2中,关于肝经、胆经、三焦经、除三浊、脾经、养气血等的相关文章。
    刮痧本身会令血液循环加快,本来是对心脏的一种很好的锻炼,但是对重病的病人,开始的时候可能心脏不太适应。这次调理,您采用了先在脾经刮痧,四肢和其他脏腑的本就稀少的气血被集中在脾经冲击淤阻(力度稍一加大便疼痛难忍说明淤阻很严重),所以形成在后面推腹时,更显身体气血不足的病象。您只要事先准备同仁堂的人参生脉饮,以补气养心,心里觉得不舒服就赶紧喝上两支。同时,按揉左手手心的劳宫穴,即使给心脏补血。
    这也提示我们,在气血不足的情况下,疏肝健脾应该先从排除三浊开始,敲带脉+推腹法+金鸡独立,浊气不除,新气不存,陈血不去,新血不生。慢性病急不得,新粉丝,只有在真正读懂读透了其中的理念之后,才能更好地对症操作哦~
    每天健康一点点,体质一点点恢复,只要有信心和坚持,肯定会有很好的效果的。其中,情志的调节也至关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