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人际交往的三种不良心理及其克服

(2009-02-03 15:05:55)
标签:

大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

性格

成熟

教育

分类: 学校社会工作

     高中前一心只须学习或玩耍,交往等问题被掩盖起来。进入大学后,随着其他方面要求的弱化,性格与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人心的疙瘩。有多少同学暗藏心事,忧虑重重;多少同学内心孤单,迷茫无助;多少人身负父母期望,远离家园,没有港湾,游离无依?

 

    只是,可怜之人亦有可恨之处,环境与人都有责任。愿多些关注,助深陷痛苦者多一些挣脱的力量。

                              

                       ——武汉新东方青少年道德教育与权益保护研究中心

 

 转载自北斗星社区)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总是伴随着种种心理因素,其中有些对人际交往是起积极促机作用的,如对自我和他人的正确认识、开朗乐观的性格、宽容大度的胸怀等。有些对人际交往是起阻碍作用的,如羞怯、猜疑、孤独等。了解阻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并自觉消除这些心理障碍,才能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
                                 
     一.猜疑                           
                                    
     谓猜疑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绪体验。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大都免不了猜疑,只是程度不一。猜疑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错误的思维、个性中缺乏自信、客观的流言蜚语等。猜疑心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间的蛀虫,和谐人际关系之大忌。怎样克服呢?
                                 
                                    
    首先需要培养理智,切忌感情用事。当出现猜疑念头后,要督促自己去寻找证据。如果疑点很多,证据实在、确凿,你应以诚恳的态度,鼓足勇气找对方坦率交换意见;如果证据不足,主观推测。、演绎过多,甚至带有很强的想象色彩,你就该尽快否定自己的猜疑,用暗示法提醒自己不要想的过多,别把人想得过坏等等。
                                 
                                    
    学会知人知己,以防止猜疑心的出现。猜疑心有时是在相互不了解的条件下产生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短时间内认真观察他人、了解他人,把握其性格特点处事方法等,你就不会无端去怀疑别人。
                                 
                                    
    运用“自我开脱法“。一旦产生猜疑心时,就暗示自己:人生在世,哪能不受他人议论!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使自己从人生中得到解脱。此外,还要注意不听信流言。
                                 
    

    二.孤独心理的引导                            
                                    
    大学生虽然生活在多姿多彩的校园中,然而不免有时也会产生孤独与寂寞之感。心理上的孤独并不等于一个人独处,它是人的一种情绪体验。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那些虽然有表面接触,但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们。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发展变化和性成熟,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自我分析水平也不断提高;情绪不稳定和易于兴奋,逻辑思维的新发展等等特征,青年正处于人的生命发展全程中的半成熟时期,处在像是孩子又不是孩子,像是成年人又不是成年人的发展阶段。青年人往往自以为很成熟,但社会和成年人却仍旧把他们看作是孩子。这样,青年们委屈地感到自己不被社会和成人所了解,因而常常有莫名其妙的孤独感。患有孤独心理的大学生,一般对投身的事业缺乏炽热感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愿意从事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己的事。
                                 
    多参与集体活动。为参与而参与,不必希望要求立即获得回报。
                                 
    练习自我表达能力。自我表达除了朋友之间的感情表达,还有个人意见与才能的表达。
                                 
    练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尊重大家一致达成的决定。
                                 
    打破孤独的僵局。要战胜过去的自我,要打破这种局面,唯有“忘我“,想一想你能为人家做点什么。
                                 
    三.羞怯心理

   

    羞怯心理事害羞和胆怯的统称。胆怯是想交往又怕交往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害羞是胆怯在交往中的心理表现。胆怯必定害羞,害羞加剧胆怯。如何克服羞怯心理呢                    
                                    
    艺高人胆大。有了丰富的只是储备,娴熟的交往技巧,在交往中大学生出身在校园中,要努力增加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与他人交往,使自己的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要为自己多创造一些交往的机会,在各种场合下鼓励自己大胆讲话,勇于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