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概况
(2008-12-21 16:02: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古代文学 |
一、宋词的概况
宋词可以说是“一代之文学”的标志,就全部词史而言,宋词的创作无疑已臻顶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宋词在题材、手法、风格的演变上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可分六个时期。
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等。晏殊、欧阳修拉开了有宋一代词作的序幕。晏几道兼融晏殊、欧阳修的词风,在回环曲折的笔致中透露出哀怨感伤的情调,深婉蕴藉,真挚动人。范仲淹的边塞词苍凉开阔,豪放悲壮,下开东坡之词风。此期词坛成就最大、贡献最力者首推柳永,柳永是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北宋中期,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
北宋后期,主要词人有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等。秦观词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
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李清照等。此期词坛成就最高、卓然自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她主张词“别是一家”,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的独立地位。其词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功力深湛,既自然清新又精美雅洁,号称“易安体”,与秦观等一起被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
南宋中期,主要词人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等。辛弃疾横世杰出,奏响了爱国词的最强音,凭其独创的“稼轩体”在两宋词坛“屹然另立一宗”。姜夔的词上承周邦彦的精工,下开吴文英、张炎的风雅,被奉为雅词的典范。
二、宋诗概况
宋诗创作是在唐诗的巨大影响下进行的,宋诗的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在对唐诗不断突破和超越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面貌的历程,从而创造出足以与唐诗相抗衡的宋诗。
北宋初期,主要是中晚唐诗风余韵的沿袭,大致可归为三体。
一是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又称香山体,主要诗人是李昉、徐铉、王禹偁等,其中王禹偁成就最高,他自觉学习白居易讽谕诗的现实主义精神,有些方面已经显示了出宋诗发展的新方向。
二是师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主要诗人有林逋、潘阆、寇准等,其中林逋诗名最高。
三是此期诗坛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派----西昆体,又称昆体,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西昆体诗人在艺术上推崇李商隐,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体对仗工稳,用典精巧,词采典丽,雍容华贵,但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鲜明的时代精神。
北宋中期,随着诗文革新运动的展开和深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家巨擘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宋调已趋于成熟并基本定型。
此期诗坛,较早的有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梅尧臣为宋诗开山之祖;苏舜钦开启宋调风气之先,二人被合称为“苏梅”;欧阳修的诗,开启了宋代诗的新风。他们三人,在诗歌创作上,为宋诗开辟了与唐诗迥然相异的新天地。比他们稍后的著名诗人有王安石、苏轼等。苏轼的诗歌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水准。
北宋后期,主要诗人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和陈师道。黄庭坚和陈师道都对后来的江西诗派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后来的江西诗派列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
南宋前期,江西诗派形成并壮大,主要诗人有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他们尊杜甫为祖,师法黄庭坚、陈陈师道和陈与义,所以后人有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初期,他们的创作,墨守成规,成就不高。南渡以后题材开始扩大,诗风逐渐转变,对诗派的创作理论也有所修正。创作实绩最为突出的是陈与义。江西诗派在两宋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南宋中期,宋诗在北宋中期之后又一次出现鼎盛局面,代表诗人就是号称“中兴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的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杨万里诗风活泼,意象生动新颖,笔调幽诙谐,语言通俗流畅,形成了别开生面的“诚斋体”(因其自号诚斋野客,而世称“诚斋”);范成大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陆游是此期也是整个南宋最为杰出的诗人,他与辛弃疾共同成为这个时代最嘹亮的歌手。经过中兴诸诗人的努力探索与积极创新,盛行一时的江西诗派逐步淡出了诗坛。
南宋后期,是宋诗的颓败和终结期,主要诗歌流派有:永嘉四灵、江湖诗派等。
永嘉四灵因代表人物均为永嘉人且字中皆有“灵”故名(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反对江西诗派、学习晚唐诗歌创作,尊贾岛、姚合为宗主,专攻五律,取材狭窄,雕琢琐碎,气格卑弱。
江湖诗派,因杭州书商陈起所刊《江湖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戴复古、刘过、刘克庄、叶绍翁等),他们的创作格局较四灵更为开阔,题材也更为广泛。但除刘克庄、戴复古等成就较高外,大多表现平平,整体风格偏重于细巧滑熟,未脱晚唐旧习。
另外还涌现出一批发扬杜甫现实主义精神和陆游爱国主义传统的爱国诗人。如文天祥、汪元量等,或高唱慷慨悲壮的战歌,或低吟沉郁苍凉的哀思,为两宋诗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宋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在宋代最后定型。这一时期,名家辈出,群体蜂起,他们各树一帜,竞辟新境,共同构筑了宋代散文发展的繁荣景观。与唐代散文相比,宋代散文的特色在于:内容上,和现实紧密结合,多论政与论道之文,其中又带有强烈的忧患感与危机感;风格上,趋于平易自然、条达疏畅;艺术表现上,喜好议论并善于议论,一些政论、史论还往往借题发挥。宋代散文从总体上看以古文为主,宋代古文实现了实用文章的全面艺术化,达到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高度统一。首先起来倡导创作古文而力排浮华艰涩文风的是柳开与王禹偁,而能够彻底清扫西昆派浮靡之风与太学体险怪之态的,是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的文风平易缓徐,自然精妙,语言简洁凝练,圆融轻快,确立了宋文文风的发展方向。另外,此时的另外几位散文作家,曾巩、王安石、苏洵的散文雄迈老辣,纵横恣肆;苏辙等,均各具风格。
宋代散文作家中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是苏轼。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是继欧阳修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文坛领袖,向与韩、柳、欧并称,代表了宋文的最高成就。苏文对促进宋代古文主体风格的成熟与定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举奠定了古文在散文创作中的正宗地位,
南宋散文发扬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优良传统,比如胡铨、李纲、陈亮、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虽风格不一,但都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笔势浩荡,议论纵横,慷慨激昂,沉痛执著,令人荡气回肠。
另外,南宋末年,文天祥、谢翱等人,皆写出了表现民族气节的散文杰作,把宋文的发展推向了最后一个高潮,以悲壮雄劲的旋律结束了两宋散文的历程。
四、宋代的话本和戏剧
宋代的话本与戏剧虽然流传后世的作品并不多,但它们的出现与成型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的话本小说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纪元。
宋代戏剧的表演形式已相当成熟,表演要素日臻完善,其典型范式是宋杂剧,包括北宋杂剧和南渡以后在南方民间流行的“南戏”。宋代戏剧为元杂剧创作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