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見了…
(2022-03-26 16:29:45)
标签:
媽媽眾生大悲心禮敬諸佛我不見了 |
分类: 海雲繼夢 |
有些人個性很強烈,有位媽媽帶著十幾歲大的女兒來,
我問候“近來好嗎?”(那女兒道:你要做什麼啊?)
我再問候(她竟防衛地說:你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我告訴她:你別怕,又不是叫妳出家,只是寒喧一下。
可見媽媽會帶她來,一定是她的心理上已經有嚴重
「扭曲」,這大概也與「成長過程」有關。 尤其是
一進到道場,如果感到很嫌惡,樣樣不順眼,
那就「心態問題」了。 你一直帶著傳統的意識形態,
我們學佛就是要把這個改掉,換言之,就是──
不再以「自我」為中心。
在各種修法中,第一個總持法門就是「禮敬諸佛」
──以佛菩薩為中心,不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都很喜歡攬鏡自照,那叫「禮敬自我」。 鏡中
的我,哪裡多了痘痘或黑斑,看得很仔細,但是佛像
幾天沒擦,都蒙上一層灰了,你還視而不見。 佛陀
很清楚「人性」的缺點,所以教導我們轉過來
「禮敬諸佛」──
要以「他人」為中心。
現代家庭容易破碎,因為家庭分子個個以「自我」
為中心。 假如能養成「以他人為中心」
──先生以太太為中心,
太太以先生為中心,
孩子以父母為中心,
父母以孩子為中心,
那這個家庭定然如膠似漆,和樂融融。 想想,
以前的人吃飯坐圓桌,都很圓融嘛! 現在的人
大都以「自我」為中心,四方分開坐、不交融,
因為「我執」太重了呀!
所以,修行的首要工作就是「轉移」。 就世間法
來講──你能夠不以本身為中心,
而以對方為中心來考慮,
那就超越人而進入天界了;
若能以群眾、眾生為中心,
那便超過了天界,到達極樂世界。
那是何等的「心量」與「境界」的變化啊!
佛菩薩為何要救護眾生、以眾生為中心呢?
只要以「眾生」為中心,「大悲心」油然生起…
那時候──「我」不見了,只有為「眾生」而已,
到時候你就明白何謂「永出人天」了。
法筵精點~3438
文章出自: 《生命的初始覺》第12章
心性的鍛鍊和日常生活原本就一致
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huayenlugu.org/posts/219164210098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