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耘农专栏】企业文化:民企绕不开的生存窘境

(2009-10-22 16:43:01)
标签:

民企

企业文化建设

窘境

杂谈

分类: 杂谈时评

文/耘农湖北

 

说企业不需要自己的文化,恐怕没多少人赞同,但如今企业文化已被包括企业管理者本身在内的一些人,给渐渐疏淡了。之于民营企业而言,此种现象尤为普遍,其企业文化业已走入生存的窘境。然而,很少有人反省与思考:企业文化的生存窘境,将会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生存带来怎样的负面效应?

 

当下这文化那文化,连厕所都有所谓的“文化”,作为维系企业影响力、创造力和发展力的企业文化,自然应成为文化宴席上的大餐。回想起来,“企业文化”在国内已被谈论十几年了。曾几何时,大江南北的企业匆忙引进概念,兴建企业文化,一时间成就斐然。一些民企也顺理成章地跟着闹腾了一阵子,或追风赶潮,或囫囵吞枣,或装点山石,等等,着实令人感慨不已,其间也有真抓实干的,也有至今仍常抓不懈、成效卓著的,但是,在一片喧闹中红火起来的“企业文化”之热浪很快被急功近利的浪潮所吞没,于是企业文化很快被人们遗忘。如今再提起,不免有“老调重弹”之嫌,然而又不能不弹,因为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文化已被埋入角落,甚至连背影都渐行渐远。其实企业文化稀缺与贫瘠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正带来无法超越的障碍,正布下无形的“瓶颈”,这些都直接制约着民企的生命。这不禁引发我们深深思索:为什么曾经高开高走的企业文化建设会沦落到今天的境地?【耘农专栏】企业文化:民企绕不开的生存窘境

 

 

 

先天不足的窘境   事实上,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因而,如同一株小苗的茁壮成长需要肥沃土壤一样,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氛围的培养,需要企业全员的精心建构与营造,也需要社会文化的支撑。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的现状确乎令人不容乐观,现有企业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使得企业文化氛围先天不足,整体水准不高,而民企的情况更是让人不敢恭维,这就致使企业文化新风无法持续劲吹,企业文化缺乏底蕴力,有时陷入令人窘迫却又让管理者不明就里的境地,如此一来,也就无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迅速适应变化。

 

悉心审度,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注重文化建设的企业拥有很好的整合效应和融合能力,企业往往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口碑甚佳。我国虽然这些年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但在企业管理特别是文化建设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异却十分明显。在民营企业家的队伍中,有不少缺乏专业系统培训的,他们对时代气息变化的敏捷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都处在一个成长与再成长、学习与再学习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他们中的有些人对这个道理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建构良好的企业文化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远见。即使是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民企来说,也是步履蹒跚,有的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有的则浪费不少时间,走过许多弯路。

 

不容讳言,功利成为民企文化兴衰的“天敌”。因为在一些民企领导者看来,多年的经验没教会他们别的什么,只有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教会了他们追求效益,让他们的价值取向更朝着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并不为过,而且是必须的,但他们有所不知的是,真正的管理者,应该在企业价值逐步实现的同时,重视自身文化的建设,注重品牌形象的树立与保持。因而追逐短期利益的功利主义理念在他们的头脑中一旦形成,就诱导他们偏离建设企业文化的正确轨道,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背道而驰。【耘农专栏】企业文化:民企绕不开的生存窘境

 

 

 

  后天缺氧的尴尬  老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企业文化建设而言,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奏效的事情,它除了先天的强壮外,后天的滋养与深化极其重要。因为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如果缺乏坚实的保护膜,就容易像漏气的气球般颓败。其间,有两种现象不可忽视:一是社会缺乏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有效的衡量标准,二是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容易迷失,缺乏方向感。试想,光有领导者振臂疾呼,没有员工的积极唱和及参与的企业文化,无异于“皇帝新装”,这样的文化建设只能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式的装饰与敷衍。企业文化不可能是天马行空、空洞无物的,从它的创建、实施到维护,甚至面对新环境的迅速变化,都必须是明晰的。迄今为止,我们的民营企业不仅在这方面却还只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搞不搞企业文化建设?怎么搞企业文化建设?而且为数不多的民企却不思不抓企业文化,甚至不知企业文化为何物,有的视企业文化为多此一举,有的认为只重赢利,文化值几何?决策者们很难衡量期望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差距,很难在改进与变革的关键路口找到突破阻力的手段,虽然他们可能有基本的积淀,可能有扎实的管理,也可能有强大的凝聚能力,但这时谈“形象提升”都为时尚早,这就难免使企业文化后天缺氧的尴尬。

 

如何“输氧”?别无选择,首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企业文化观念,真正明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所谓“文化”制胜,不是比较谁的口号叫得好,谁的宣传打得“靓”,这些都只是文化建设的辅助策略,企业的决策者们从根本上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才是关键,只有文化的概念深入内心,才能疏散到企业管理与建设的方方面面;其次,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耐心等待企业文化效用的全面发挥,必须克制急功近利的心态,将建立企业文化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方式融会贯通,用全局化的视野、清晰的思路打好企业文化的整体框架;再次,企业文化的传播功能不容忽视,企业文化包装宣传的“闪光点”多种多样,怎样利用好传播的效应,是提炼文化理念的重要手段;怎样发挥到传播的效用,有利于企业成员感受企业文化、环境熏陶,有利于对全员的引导与激励,从而创建富于自身特色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