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耘农专栏】阅 读 的 哲 学

(2009-08-15 10:55:08)
标签:

浮名虚利

this

旧书

新书

爱默生

杂谈

分类: 随笔散文

文/耘农湖北

 

自信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又陆续就读书的方法、功能及心情发表了一些随笔之类的文字,颇以为熟谙读书之道了,其实不然。如今我愈来愈感到,进入阅读的深层境界并非易事。虽然钟爱阅读总比疏离于书本要强之百倍,但有一个问题已被许多自恃博览群书的人所忽略,或者说压根儿没有意识到,那就是由书牵着鼻子走式的阅读,这种没有自己思考的阅读,与漠视和排斥阅读的极端做法同样都是有失偏颇之举。前些时在读到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法国思想家蒙田等先哲们的著述后,大有茅塞顿开之感。细一揣摩,原来这阅读也是有哲学的。【耘农专栏】阅 <wbr>读 <wbr>的 <wbr>哲 <wbr>学

 

如同一些贪婪的阅读者一样,以往我更多的只是注重了 “广闻博览”,或说只是将阅读建立在“为我所用”之上。殊不知,此种阅读固然不错,然而却很少在阅读中保持应有的警惕。纵览无垠的文化旷野,黄卷典籍如恒河沙数,难免鱼龙混杂,良莠相兼。其中,既有上乘精品,亦有糟粕之作;有的经典传世,有的如烟过眼。倘使一味不加选择的忘情阅读,势必造成负面效应,表面上带来了增长知识、汲取文化养分的愉悦,实际上极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衍生“精神污染”。诚如爱默生在他的《美国的学者》一文中所说:“书在运用得好的时候是最好的东西,如若被滥用,书就进入最坏的东西之列。我与其被一本书强烈的吸引,以致偏离自己的轨道,从一个独立的星系变成一个绕它旋转的卫星,那我还不如根本就没见过这本书。”他的这一睿智哲言,意味深长,给人别有洞天之感。而蒙田的说法则更为简洁精当:“书籍是可爱的伴侣,但是如果与它们的接触使我们丧失快乐和健康——我们最宝贵的财产,那就离开它们吧。”此番言辞,并非希望让人们去拒绝阅读,而是教导人们在阅读时务必不能信马由缰,缺乏审慎,否则,无疑会使阅读变成一种纯粹单一的感官消遣,或者说只是仅仅满足于一种功利的欲望。因而一个崇尚阅读的人,应该抱有“开卷有益”与“开卷不一定有益”这样的理性与辨证的审慎心态,做到既钟情于阅读,又能时常在阅读中保持应有的警惕。

 

大凡人们青睐阅读,除了存有无可排遣的猎奇与消遣的成份外,就其真意而言,大都企望通过阅读来增加自身的学识积累。但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切忌让阅读压抑自己本该灵动的思想。不可否认,阅读的确具备消遣功能,然而一个真正的阅读者无一不是为了扩大视界,增长见识,培厚学养,才去与书“亲密接触”的。假若死读书、读死书而不假思索,囫囵吞枣,或是只求一知半解,任由“别人之马在自己的思想园地奔驰”(叔本华语),全然没有自己的主见,几乎连一星半点的思之火花都不能迸发,那末,就难说这种阅读有何意趣与收益了。诚然,阅读乃是从别人那里汲取精神养分最为便捷的通道,至少免去了阅读者自己的思考之苦,可仅靠类似满足“嗟来之食”式的阅读,何曾不是在机械的重复别人的呼吸与思考呢?!应该说,一个聪慧的阅读者,往往总是在咀英嚼华的阅读过程中,不泯自己的思之火花,张扬个人自由的性灵,从而在阅读中感悟所获的真谛,并能在书卷无言的启迪下举一反三,引发属于自己的思考与体验。近日在读学者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一书时,记住了他的一句意味深长之语:作为尼采的研读者,我们是互相影响的,也可以说我对尼采影响更大。乍听起来,以为这是狂狷之说,其实正好反映出这位思想敏锐的学人,那“站在巨人肩膀上”从而读出自己的思之所得。【耘农专栏】阅 <wbr>读 <wbr>的 <wbr>哲 <wbr>学

 

在这个时尚流行的年代,往昔传统的阅读观念难免不受到影响和冲击。这里,姑且不论纯粹满足感官刺激的猎奇阅读与满足生存需要的功利阅读,值得一提的倒是那种追赶时髦的新潮阅读和一窝蜂式的趋同阅读。其实,阅读上的“喜新厌旧”并不可怕,怕的是那种不问青红皂白的追风赶潮,怕的是对书的盲目偏废。比方如今有的人全然不管所读之物是何等货色,凡新潮凡流行凡热销的就笃定认为是必读之好书。本来,从时空概念上讲,新书毕竟更能体现文化的走势和现代时尚的价值选择,但我们应该清楚,不是凡新书就是上品、精品。去年仅长篇小说一项全国出版发行就达七百多种,恕我直言,究竟有几部是传世经典、不朽巨著呢?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洋洋数十万言的长篇无异于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试想,光长篇小说就多如牛毛,任你有百只眼睛也无从应顾浏览,更何况那些五花八门的各类图书,林林总总如汗牛充栋,怕是数也数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阅读者既不能被阅读压得喘不过气来,又不能一味跟风赶潮凑热闹。所取的态度应是辨证阅读、理性选择,无论新书旧典,实行兼收并蓄,切莫厚此薄彼。再说阅读之事,怎么可能像大热天喝凉水一般的快速呢?!只能是一卷在手,全神贯注,认真品味,慢慢消化。可见一个阅读者只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既不热衷于阅读上的“趋炎附势”盲目追新求奇,又能做到辨证施读而不冷落旧书中的精华。因而无论读新书也好,读旧书也罢,关键是学会取舍,把更新与传承有机结合起来。恰如蒙田所云:“读书,我只寻求那些能够令人愉快且又朴实无华的篇章”。说也是,书海滔滔,卷轶浩繁,再勤奋的阅读者也只能是拾贝者,委实应讲究科学而有效的阅读。

 

当然,有关阅读的哲学,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堪可著述立说,实难一言以蔽之。但依我愚见,不管怎样阅读、阅读什么,都是一件从小到老、自朝至夕的事情。惟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方为正道。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讲求阅读的哲学,其显著标志就体现在做一个有思想的阅读者。这对于那些为浮名虚利而远离阅读的人而言,那只能是一种奢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