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野(5):心灵的背影

标签:
苦难苦痛背影小巢呼朋引伴杂谈 |
分类: 随笔散文 |
文/耘农湖北
假若心灵是只鸟,它应该有栖息的小巢或枝头;假若心灵是艘船,它应该有锚泊的码头或港湾。但我不明白为何追逐思想、钟情文字的心灵,是否总是一如没缰的马,一如无岸的船?因为在许多个有风或无风的日子里,我的心灵都在漂泊、游走,我的精神都在流亡、流浪,始终没有它的栖身之所。我唯一安妥心灵的方式,是选择无异以透支生命的方式为代价来厮守黑夜。于是无数个寂寥长夜,便成为我守望文字的心灵港湾,成为流亡的精神之旅的栖息地。
曾经是因爱好和追求而选择了思考、阅读与写作,但如今却是心灵的诸多苦难成为这种选择的唯一理由。不是我不羡香车宝马、豪宅华栋,不是我不慕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也不是我不想休养生息、按部就班,实在是阻挡不住心灵漂泊、精神流浪的步履,更无法舍弃追赶岁月韶光的夙愿。因而对生活的富足、生存的优裕不抱幻想,也没有奢望。我深悉,当一个人的物质基础仅能维持温饱,而不可能用一家老小的养命钱建构富丽堂皇的生活与精神殿堂时;当一个人的政治抱负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图腾,而不可能如愿施展宏韬大略的济世经国的才干时,所有超越现实的欲望和谋划都无疑是望梅止渴的奢求与画饼充饥的假想。即便不是如此,心灵未必是轻快舒坦的,那些纷至沓来的袭扰,那些无以名状的忧烦,直让人不堪承荷,纵然你拥有千般激情与万般热望,也未必都能给你带来多少愉悦与快乐。现实严酷的横陈,让大智若愚者也无可回避,心灵激烈的碰撞,有时胜过世间的千种苦难,而心灵的所有困顿与痛楚都无法缓释、排遣。那末不如索性就让它四处漂泊,兴许在漂泊中可以寻找到暂时的慰藉,甚而获得无形的寄托。然而心灵永远都是没有“避难所”的,因为只有僵死的心灵才没有苦难。至于有的人悲于形、怒于色,那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精神的诉求与情感的宣泄。
我无法了却哪怕得以片刻减缓的心灵悲苦,我更无从遏止哪怕获得稍许宁静的精神漂泊,只能接受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驱使,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尽可能释放智慧的灵性,并让其振翅于心灵自由的天空。倘使我不能做到这一点,那我的心灵从此便会死去,我将不再拥有激情与忧虑、良知与责任。因而我无法停止思想与拷问的脚步,无法漠视对社会、人生及其命运的关注,我只能叛逆于世俗与虚伪、远离功利与物欲。似乎上苍从一开始就将我列为精神的囚徒,从而去皈依信念,去千万遍煎熬心灵。因而既要应对欺诈,忍受误解,承受打击,又要在貌似刚毅轻松的外表之下载荷心灵之重,这种双倍生命体验的苦痛便时常摧毁着身心。尤其当一个人并不怎么逊色于他人的时候,却偏偏要经受与生俱来的种种心灵的桎梏,这种难与人言的隐痛,大有往流血的心口撒上一把盐的感觉。我无法面对的永远是一种两难:钟情于孤独,便疏远了功利;珍视于情义,便淡忘了戒备;坚守于率真,便冷落了亲友;青睐于追求,便忘却了现实。相反有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有时候付出的是真情,得到的是敷衍;有时候投之以忍让,落下的是怨报。于是疲乏的心灵没有哪一天能像归林的倦鸟一样有一个温馨的小巢,能像漂泊的扁舟一样能有一隅泊岸的锚地。
人生苦难其实就是心灵的苦难,这种苦难的历程正如阿·托尔斯泰所言,是“在血水里浸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在清水里洗三次”的苦旅。既然如此,我就不可能沉溺于悲情,而是拼力打造精神家园的世外桃源,毕竟房宽不如心宽啊!因而在不古的世风与恪守的生命自由发生剧烈摩擦与碰撞的时候,我惟一安置独醒灵魂的方式,便是在漫漫长夜里,不分春夏秋冬的去在思想与文字的旷野放逐心灵。我不愿与往事干杯,也从不选择退缩,更不会以乞求换取世俗的怜悯,我孜孜以求的是为了舒展生命、释放个性从而淡漠官场以至顿生退隐江湖之意。自从那个有风又有雨的冬季,我明白只有振翅于一人独醒的天空才是明智之策的时候,我便携着那颗不堪重负更不甘沉沦的心灵,甘愿做一个精神的隐逸者,去与经典对话,去与思想交流,去在别人沉湎于轻歌曼舞、呼朋引伴乃至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时候,将心灵本该享受温暖梦乡的权利以近乎残忍的方式予以剥夺。于是,我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忍受,学会了拒绝,学会了独处陋室、抱守孤寂,不知疲倦的以思想和文字的乳汁去滋养浸润我那颗永远漂泊又永远跳荡的心灵。我没法不这样,因为我没有更多的韬略与招数去化解心灵的积淀,去稀释心灵的苦汁。我只能对我那让人怜爱不已的心灵说,认命吧,你只能痛苦主人的痛苦,流浪主人的流浪!其实,我何尝不是时常自责与内疚呢?我惟一所能做到的是,只能用上苍赐予的有限时间,用思想馈赠的青果,来报答我那漂泊四方的心灵。而这种报答无异于残忍与暴虐。
我并非不知道人生有诸多的选择,也有诸多的限制;人生有诸多的幸福,也有诸多的苦痛。尤其当苦痛让你无法回避之时,你只能迎头上去,去扼住命运的咽喉。在我看来,迄今所有遭遇过的或正在经受的苦痛,于悄然间洗礼和净化着我的心灵。即便苦难,却不失坚韧,哪怕煎熬,却无悔无愧。我虽一介凡夫俗子,但漫卷的浮世之尘却未能蒙住固有的赤诚,涌流着的世象之浊却未能污染从来坚守的忠贞。面对现实,我只能于无声处倾听心的诉说:习惯了漂泊与流浪,何须为安妥我而犯愁呢?况且我也随你收获着理想的庄稼啊!是的,生命已经承受过的苦难或许能让人不觉沉重,而是一种激励!殊不知,多少苦难的泥淖都走过来了,该你承受的就无须烦忧,何苦再去自寻烦恼、庸人自扰呢?再说,“痛苦既然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为痛苦而伤心”呢?此时,我仿佛望见了心灵的背影,它依旧是那样的坚韧执著,冷峻挺拔,其实我明白,那背影又恰恰是它默默无言的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