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耘农湖北
向来不喜欢跟风赶潮,是为了保持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同时,也惟恐上了网络话题的圈套:一个接一个的目标话题,一批连着一批前仆后继的热炒者,绵延不断,网站火了,CEO笑了……
此番,我甘愿“自投罗网”,也想来凑凑“蒋方舟话题”的热闹。君不见,杂谈“版眼”大红粗体高高悬:关于方舟的,我连题目也没细看,更不屑点击帖子内容,我只记清了俩字:“大师”。即便是种假设,抑或是种探讨,无疑是关于方舟姑娘这个继范跑跑,韩寒之后的“第三者”。
可是这个玩笑开早了,似乎还有些大!我这里也来一把“著名”的论断:蒋方舟过去不是大师,现在不是,将来可能也不会是大师。请注意我的论断第三句用了辩证法:“可能也不会。”
既然是“可能也不会”,就有个说头。最明显的为什么,杂谈版已有帖子论及到了:一个区区九岁的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怎么可能写出只有成人才能写出的据说“长篇”。迄今为止,我连王蒙的都不看,郭敬明的更不看,就不屑说看小方舟的东西了,所以用了据说。
至于这种质疑正确与否,这里姑且不论,也不想赘言。我的论据或说判断,基于今年参加高考后的大姑娘蒋方舟,被本埠媒体披露出来的她亲口所言(大意如下)的两句话:一曰为“本来对语文就不太上心”,一曰为“考不上清华就去学烹调”。
这两句话后,好像她的母亲(一位高中语文教师)还颇有心机的圆过场。无疑,蒋方舟母女俩是工于心计的,她的亲口所言,与其母的圆场意味深长。考上清华了,有一说,你看,我女儿原本语文就不上心,轻轻松松上了清华,这是一种自负式炫耀;考不上,也有一说,哼,我原本就打算学烹调的,高考能不能上清华对于我这“天才少女”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是一种装点门面的遁词。
别说我这是以己之腹度人之心,我一向同情弱者,决非借此拿一个涉世之初的黄花闺女开刀。我只想说,即便就是论事,如果我是清华大学,对其坚决不录。如果录了,你清华也是极没面子的!因为一个原本对语文不怎么上心且准备学烹调的应届考生,录进去了,又能如何?且不说如此基础能否成为所谓未来的“大师”,恐怕连对清华的感情也是淡薄的。
这里,我想到有人在帖子里狂谈:当年钱钟书数学零分也能上清华,后来成了“大师”……云云,我看到此语,忍俊不禁,真想放声大笑:这里哪跟哪啊?!假如这样比,包括我等在内者,一大批人完全可以当清华的博导,直接上讲台可说讲课并不比在职博导差!呵呵,这不是气话。而对一个被钻进孔方兄的出版商们包装之后的小女孩,考分也只够今年二本名校的对象,你清华真的为降分录取后能出现“大师”奇迹?!屁话,异想天开的美梦也!俺又得后悔早出生了,要不咱也赶上清华降分录取该多好?!
我想,这玩笑是怎么出笼的?是否又是一次网络推手类似“王老吉”的杰作,还是新浪为了娱乐大众?俺不想深究。我只是想说,网络时代,什么奇迹皆有可能!但事物的客观规律是:需要与可能。合乎了,就出奇迹;不合乎,只能是哗众取宠,而已而已。
再说,想想连巴金、冰心都不是“大师”了,如今关于蒋方舟之“大师”玩笑,不光早了也开大了,未免太残忍了吧?!昔有伤仲永,今有伤方舟,最后是俩字:伤心!至于被人怎么看,小方舟既是网络的道具,又是网络的受害者,她可能在暗暗窃喜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