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景鸿:李尔莉,后起的文学洛神(散文)

(2020-09-28 09:59:41)
标签:

散文

长征

王景鸿

            王景鸿:李尔莉,后起的文学洛神(散文)


     李尔莉后起的文学洛神

  

                         王景鸿

 

   早晨,云浓雾密。也是“天潮潮地湿湿”的。吴起,绿化走在了前头,一下子成了海洋气候。如棉似纱的云雾,铺天盖地,填满了故乡的田园和村落。使人的想象无限的伸延,既遥远,又朦胧。

   不变的是,汇集成流的洛河之水,前仆后继,义无反顾,潺潺东流。

   不变的是,胜利山下,洛河两岸响起的吴起之声:这里是英雄的土地,这里是红色的土地,这里是绿色的土地,这里是黑色的土地……

   其实,这里也早已成为文化的土地。当你逛完整个吴起县城,你会发现,更会有这种感觉。从城市建设,到广场公园,从大街小巷,到围栏墙壁上,都是艺术,都是文化。有诗词歌赋,有塑画雕刻等。有关红色文化,绿色文化,黑色文化,早在前面做了大篇幅的描述。

  十点左右,云开雾散,一个大美吴起嫣然映入眼球。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

  过去吴旗影剧院的位置,成了现在的国际大酒店。冠以“国际”的字样,在这个虽然不大,但美丽富饶的地方并不多见,可是一叶知秋,她必定在诸多方面早与世界接轨,南北纵横,东西驰骋,一日千里,扬帆远航。时不时的有国际文友慕名而来。前一段时间,看到了一个研究陕北革命史的外国友人,与正在撰写吴起历史的作家黄永旺先生的合影。

  胜利山大桥靠近街道的一侧,是两个袖珍公园,洛河女神的雕像就耸立在那里,背面的墙壁上,是三国时期的文坛巨匠,少年才子曹植的传世佳作《洛神赋》。

   甄宓这个女神,曾经是亡国之君袁绍的儿媳妇,曹操早已垂涎她的美色,始料不及的是,被长子曹丕捷足先登,在破城的第一时间抢了老子的“生意”。她虽然伺候了两位君王,被多人觊觎。但这个才情女子识大体,顾大局,既有才华,又有远见,还是个笃行操守的传统女人。

   而在那个封建社会,王侯将相们主宰着社会,掌握着所有臣民的生杀大权。何况是手无寸铁的弱女群体,被权贵们争来抢去。在他们的眼里,女人就是生儿育女,泄欲的工具,被战败的一方的女人就是战利品,被蹂躏,被欺凌,被再利用。

   有着绝代姿容,斐然才情的甄宓,就顺理成章,成了曹操敬而远之的偶像,曹丕的妃子,少年大文豪曹植的梦中情人。

   虽然甄宓比曹植大十岁,但这对叔嫂恋是认真的,他们不顾风高浪急,不问下落,生命的火花在短兵相接,直到断送了性命也心甘情愿,毫无惧色,笑傲九泉。

   与屈原笔下甄宓的形象截然不同的是,曹植把她神化了,美化了,艺术化了。 说她,翩然若飞鸿,婉约若蛟龙。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似回风旋雪。远望如朝霞,近视如新荷。她发耸如云,红唇皓齿,一双闪亮的眼睛望穿秋水,期盼着曹植早归净土,相拥而眠在彼岸的伊甸园中……

   既然曹植的大作当做经典千古流传,我们就不容置疑,甄宓作为洛河之神,在护佑、惠泽的洛河流域水起风生,柳暗花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伟大的女性。

   近几年来,吴起的文化复兴的势头强劲。在《长征》杂志的影响下,一代新人,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建立了敦实厚重的文化自信,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文化长征。其领军人物就是年轻的女性作家李尔莉。

   民国时期,在我国的文坛上就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女性。其中,萧红就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今天,延安大学的莘莘学子才俊辈出,李尔莉当属其中的一个。她的创作风格及审美倾向堪为独树一帜。她的作品,渗透融合着女性的追求和大胆的探索精神。每篇都是鲜活的,每章都是新奇的。

  作家裴积荣说:“李尔莉很能忠实地写生活。她不矫揉造作地把贫穷的生活写成喜剧。但她善于把生活里的悲剧故事,用幽默的、调侃的语言和滑稽发笑的生活镜头改换成喜剧作品”。

  我与李尔莉早在博客时代就认识了。那时候,别人都在起早摸黑的“偷菜”。她却散文、诗赋、小说扎堆般的推送,速度快的文友们来不及评论点赞。

   那时,她才二十几岁,十几年过去,通过不懈的努力,一跃跻身于国字号作家的行列。尽管现在也陆续看到她的大作,但当了主编兼编辑,更多的是为别人做嫁衣,为地方的文化复兴当云梯。其自身的产量锐减,作为延大校友,作为老乡,我还是希望她的两支笔齐驱并进,不能因为修改的笔,而冷落了创作的笔。

  从她的作品中看到,李尔莉是个爱党爱国爱家的作家,她与那些作家队伍里出现的仇国诬党的文化垃圾格格不入。如此有胆有识有风骨的年轻女作家,是这片炙热土地上的曙光,是高原上闪耀着的靓丽风景,是现代版的“文学洛神”。

  还要感谢那些慧眼识英才的伯乐,将她从一个企业单位,重用到了作协和文联,才使得吴起的文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很荣幸,得到了李尔莉的一套大作,同时还有《长征》杂志,《吴起县志》等,这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足够我大半年时间享用。

  裴积荣称他的书评为背时的嫁衣,如此谦虚的比喻,却让我汗颜了,我的片言只语,不成章法的文字,不是沽名钓誉,也算是狗尾续貂了。既然开天眼的大咖们说了大咖们该说的话,那么民间草根堆里,也有人有话要说。不说对不起作家尔莉的馈赠,及那些半拃厚,沉甸甸的书籍。

  云雾下的故乡苍茫无垠,仿佛梦中都是在腾云驾雾,虚无缥缈。

  鸡叫三更,惆怅凌空,洛水悠然东流去,不记红颜薄命,万劫不复。朦胧中,仿佛甄宓牵手子建,奈何桥边沐清风,梨花开落又一春……


王景鸿:李尔莉,后起的文学洛神(散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