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序李尔莉短篇小说集《打碗碗花开》

(2017-03-18 22:27:41)
标签:

李尔莉

小说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序李尔莉短篇小说集《打碗碗花开》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序李尔莉短篇小说集《打碗碗花开》

 

             高志旺


   知道李尔莉这个名字并不早,大约是2010年的春天,在中国延安作家网络圈子里看到了这个名字。通过圈子又看到了她的文学博客。由于忙于繁杂的行政公务,只是拜读了她博客里的一些零星的散文和诗歌,也曾看到过她的一些小说,但因事务缠身没有时间仔细去阅读。当时在我的印象里,她的诗歌写得不错。后来,在延安电视台的黄土人家栏目里看到了她的电视短剧《书包》,情节非常感人。
   再后来,因我参加了几次延安社区文化普及促进会的活动,经常收到《社区文化》这本杂志,在那里能不断看到尔莉的文章,才知道她出手很快,可以说是一个多产的业余作者,她的博客更新也很快,到了让读者目不暇接的地步;并且知道了她在吴起县文联工作,在这个时候,我对她的认识还不怎么深刻。2011年底,她说她准备出本小说集子,想请我给他写几句话,我当时思想不是很积极,但看到她那诚恳的态度和对文学的热烈追求,我便欣然答应了。说句实话,从心底里我是不乐意为他人出书作序的。一则自己是个小人物,二则能力有限,又公务繁忙,怕写不好。一个人一生出一次书不易,我总怕人家的书因为自己的水平差而美中不足,所以只是应诺,却迟迟不敢动笔。后来,尔莉又多次催促,我碍于情面,只好下了决心。我想,要写就必须先通读精读她的小说。于是,我要了她短篇小说集的清样,利用晚上的时间一篇一篇地细读下去。当我读了第一篇《打碗碗花开》就开始喜欢上她的作品了,并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尔后又读了《最后的拦羊汉》《竞选村长》《书包》《情殇》等等,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为之震撼了,特别是《情殇》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那惟妙惟肖的人物描写,那悬念重叠的主人公命运深深地吸引了我。记得,读完《情殇》已是深夜子时,我站在高楼的窗户前,审视着这座万籁俱寂的城市,我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一腔激情不知向何抒发。我深深地为小说中栓子、琳子、雄子的命运担忧起来。栓子以后如何生活,琳子姣好的容貌、痴情的爱恋能坚持多久,还有她那火红的事业向哪里发展?到故事的最后却是另外一种结局,突然凋谢了,香消玉殒。  

随后我又看了她的中篇小说集《眼睛的叙述方式》、散文集《声音的表情》、诗集《组装的日子》和《画梦》,让我心底生出无限感慨;我也深深地为陕北高原这位行吟歌手李尔莉惊诧起来。此时,我想起了著名作家高建群的一句诗来:假如这世界还有这天才,假如造物主还把她向人间遣派,我坚信她将与高原上美丽的鲜花同开。面对茫茫夜色,面对沉寂的天宇,面对满天的繁星,我默默地叹道小说的天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或者再引用高建群的一句话:中国文学界有一件大事要发生了!
    我要向读者声明,我写此文的时候是在一个周末的夜晚,在一座城市的高楼上,且伴着一唱三叹,若隐若现的美妙音乐,将憋屈在胸中的两个多月的愁肠百结喷涌而出。
    了充分的准备、精心的安排,必须选在风清月明、心止如水的夜晚,让夜风荡尽我体内所有的五脏杂尘,成为一个干净无比的我。不要外界的任何琐事来纷扰我,就像纯洁的荷花,虽出淤泥却一尘不染,让圣洁的文字不能受到一丁点玷污。
    写此篇短文时,我喜欢把时间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把空间放在那滚滚南下的洛河之畔。我是吃着洛河水长大的子民,而本书的作者正是接受了洛河水的滋润。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生活在洛河流域的一个偏僻的小镇上,那时候很贫穷,可以说人们的吃饭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是人们纯洁的心灵以及对文学的追求可以说是到了一种令人痴迷的程度。饥饿激发灵感,苦难产生文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百年孤独》伴我度过贫困而又充实的童年。而我怎么也想不到,当时在我居住的洛河上游的一百里的一个小山村里,本书的作者诞生了,谁能知道她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响应着一个庄严的召唤,她为文学而生,在她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声中,已装载了神圣的文学使命。世界就这么奇妙,苦难的文学啊,总有前仆后继的人们为你摇旗呐喊,为你负重担当。
    读尔莉的小说有一种痛快淋漓的酣畅感,那一个个排比句给人以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气概,那妙笔生花的描述把陕北高原的蛮荒和美丽全景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那细腻的心理刻画使每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跃然纸上,那气势恢宏的场面、盘根错节的故事情节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观察事物之细致,生活积累之丰富,涉猎知识面之宽广,想象力之发达和才学之渊博。无不令人惊叹。
   《灵魂的诉说》《新牛郎织女》《新阿Q》是作者在写作手法上的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读来令人眼前一亮,同时,也让读者对生命、对人生、对做人有了一个全新的体会和理解,让人们穿过世俗的芸芸众生对人生有了一个深刻的反省,给人一种第二次生命的心灵震颤,也给当下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匆匆过客一种昭示,一种启迪。
   《疯子》《红痣》《31床》则是作者对生活在最低层群体的一种关注、关爱和悲悯,也是社会转型期一个阶层的生活写照,提示了普通人群生活的社会背景和曲折命运,呼吁我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悲惨的世界》《走失的朋友》《牛娃的婚事》《牵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坎坷曲折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代人悲剧的缩影。同时也让我们对人类走向产生深沉的思考,我们不由得要想一些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我是谁?的重大命题。命运是由命和运决定的,命是自身的条件,运是外界的因素,与其说命运在自己手里掌握,倒不如说命运是由社会背景和一个人的机缘相促而成。小说中主人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我不由得日夜为他们生存和命运而牵肠挂肚。
   让我们欣慰的是,《最后的拦羊汉》《竞选村长》《搬迁》反映了退耕还林、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给洛河峡谷带来的新变化,具有深刻的历史烙印,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给人一种愉悦和快慰,作者把自己的笔触及到新形势下的一代农民。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读来令人为之振奋。

读尔莉的作品,让人浮想联翩,感慨顿生。可以这样说,通读完这本小说集,我的心被掰成了两半,一半留在了我所生活的城市,一半飞到了洛河两岸,我无时无刻地在为祖祖辈辈生息在洛河岸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而牵心,为他们的生存而担忧,也为他们哪怕获得一点点的收获而高兴。他们的喜怒哀乐、冷暖饥饱召唤着我、纠结着我,让我长时间不得安生,我在遥远的喧嚣的城市向他们问好,向他们致敬!
   月正圆,花正艳,路也正长。文学事业是无私奉献,耐得住寂寞,胸怀崇高感的人所从事的行道,这种苦行僧般的生活是自己吃着草,为别人挤着奶的一种忘我的工作,他们所生产的精神产品是为那些在吃过大鱼大肉丰盛宴会后的达官显贵们提供一个精神的憩息地,也为那些整日为生计而奔波的黎民百姓提供一块安详的精神家园。所以作家的使命是艰巨而神圣的,这一使命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勤奋创作的新一代青年作家肩上。
    历史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文化要繁荣,作家更需要不懈的努力。处在当今这样的一个社会转型的阵痛期,像尔莉这样的青年作家肩上所赋于的使命更是不言而喻。我们期待着中国文学尽快地走在世界的前列,这需要更多的文学作者的不懈努力。
    最后,向这部《打碗碗花开》的隆重付梓出版表示衷心祝贺,也祝愿所有的青年作家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就在我将给这篇序划上句号的时候,瑞典文学院传来消息,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莫言获诺奖的消息传来后,令无数人为之振奋。王蒙表示:莫言的获奖说明了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诺奖会让世界更加肯定中国文学的价值,推动中国文学的影响力,让中国文学找到自信心。
    窗外壬辰中秋的明月将要满盈,花好月圆的良辰美景也即将呈现。金色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缕缕秋风吹来,散发着阵阵清香,皎洁的月光轻轻撒下来,牛乳般滋润着大地,给这样一个静谧的夜晚勾勒出一幅美妙无比的、梦幻般的图景,就让我们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吧!同时,也希望尔莉记住:你的担子更重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是为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