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父亲(第十八章)(纪实小说)

(2011-07-26 09:32:12)
标签:

李尔莉

情感

原创、小说

教师父亲(第十八章)(纪实小说)

曾经有人问我:主人公是不是你自己?我说:里面的确有我的影子,因为我的父亲就是一名教师,但小说可以虚构,于是,我的影子时真时假,变幻莫测。因为成长是一个过程,有的时候,这个过程并不单单附着在某个人身上,同时也会适合更多的人。唯有我的亲人永远以最真实的身份出现在我的小说里,他们不断的催我自新,教我努力,在我的生命里始终承担着最重要的角色,因为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我不断的提醒自己:亲情是最真实的感情,没有势利没有攀比,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它的份量不可低估,超过爱情,胜过友情,永远血脉相通,根深蒂固。

                          十八、没钱的日子

                          文/李尔莉

  
   
 岁月的风在细节中吹拂,又在细节中停顿下来。多愁善感的我常常会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一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细节,隐约听到几声或幸福或酸楚的声响,它们曾经被流水隐入在苍茫中,隐入在心底的某个角落,最终表现为杨家沟热闹的硷畔,高舞的燕子,干枯的清水河,还有大片摇曳多姿的荞麦花和金灿灿的向日葵……
    有人说:母爱是细腻、无私的,是随时温暖我们前进的火光;父爱则是庄重、严厉的,是前方指引我们的灯塔。过了好多年,等到自己也为人妻为人母的时候,才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常常会回忆起那些没钱的日子——
    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很拮据。父母要攻读我们三个孩子上学,这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不容易。父亲是名教师,月工资并不高;另外就靠母亲扶养那四十亩土地收获的微薄收入。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我家日子一直就过得紧巴巴的。
    那时候,父亲的吝啬也是出了名的。任何东西,在父亲手里都是宝贝。半根木棒,一把谷草,只准往家拿,不准往外出。记得上初三的时候,班上同学合影留念,我们每个人都要交十元钱,才能拥有自己的照片。我回去问父亲要钱,谁知父亲狠狠的教训了我,说我不知道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还哪有闲心去拍照,说我根本不知道心疼父母亲,听了父亲的话,我禁不住热泪盈眶。父亲看到我伤心的样子,尽管很难为情,但还是把钱给了我。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离家太远,没钱的日子常常发生。有一天,我身无分文,甚至连碗凉皮也吃不上,饥肠辘辘,我忽然想起县城里还有一位有钱的姨娘,她并不是母亲的亲妹妹,是母亲姨娘的女儿,但也和母亲多少有血缘关系。

    姨娘与姨夫都在税务系统工作,他们的工资很高,光楼房就有好几套呢!于是,我硬着头皮去姨娘家借钱,我生性倔强,我一般不去她家瞎转悠,人家毕竟是有钱人,咱这穷人家的孩子的心就多了,心里想,去了是不是有失面子?

    可是,现在顾不上那么多了,我急需要帮助,好坏,她还算和我有着一层血缘关系。
    姨娘生得十分漂亮,气质高雅,在这个小城里,显得相当引人注目。她有着一条黑油光亮的大辫子。发质乌黑有光泽,如果披在肩上,如仙女涤尘,绝对可以去拍洗发水广告。姨夫是关中人,乍一看上去就像一个东北旧农村的财主,矮矮的个子,剃了个特别抢眼的肉乎乎的光头,留着黑炭儿似的八字胡,但贼聪明,眼睛里横看竖看全是鬼,左看右看,像一个土匪头子,两条腿那样蹭着走路,一路走来,身上,脸上有不少多余的动作和表情,精力非常充沛,体现了一种牛皮和满不在乎,因为他三年前就被提拔为局长,这对于我来说,官的确不小,甚至有些嫉妒,与我这个副班长相比,自然是碌碌无奇。
    “子莉来了,快过来一起吃饭!”姨娘说。

    “你长高了!”姨夫也似笑非笑地说。

     去姨娘家,正赶上吃饭,我早已饿坏了,那一桌丰盛的饭菜,我家过年也吃不上,于是,我胡乱回答了他们的问话,紧接着就开始狼吞虎咽地吃饭,这个碟子转转,那个碟子串串,好像一个乞丐一样,眼睛里全是菜和饭,那有女孩的羞涩和腼腆。

    吃饱了,我终于吃饱了,那一声声圆满的饱嗝就是见证,姨娘与姨夫面面相觑,好像对于我的胆量和饭量有些怀疑还有些惊奇。

    接下来,我就要达到我的目的,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一顿饱饭。

    “姨娘,给我借点钱”乘姨夫外出的时候,我才唯唯诺诺的说。

    姨娘迟疑了一会儿,然后就从皮包里抽出几张十元钱,数来数去,数的将近有五六遍,才递给了我,然后两眼死盯住我的脸说:

    “我也没钱了,刚投资了楼房”

     我想只要借给我钱,不管数量多少,我都不会拒绝,至少让我这几天有饭吃就心满意足。但是,何时能还上这笔钱,真的不知在何月何时?
    又过几个月,姐姐去姨娘家回来,说就我借钱一事姨娘反反复复的提起,姐姐还批评我花钱太大方,听了姐姐的话,我气的半天没吭气,我再节省饭总得吃啊,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我怎么学习啊?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没钱花了,希望父亲能给我邮寄点,时间不长,父亲寄来一百元,还在信上反复的强调:不要把钱付之东流,钱来之不易啊!

    父亲寄给我一百元,其中七十元还给了姨娘。

    那天,正是午休时间,我没有吃饭就去姨娘家,只见漂亮的姨娘态度很冷淡,她正在吃饭,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没有说,我把钱放在梳妆台上掉头就走,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我不能让她沾染我的穷气,但是姨娘的态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从此,我开始刻苦求学,成绩名列前茅,不久以后,我被一所大学所录取,我是多么的高兴!可是父亲可喜可忧,喜的是我终于成了凤凰了,忧的是那五千元报名费又到哪里去找呢?
    父亲绞尽脑汁,该想得办法都想了,接高利贷,向姑妈、叔叔借。好不容易凑够了五千元,但还要给我凑伙食费,父亲愁的彻夜难眠,有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听到父亲与母亲商量着为谁借钱的事情,该想的办法都想尽了,这时,妈妈提议说向城里的姨娘去借五百元,那时我对姨娘反感极了,我说不问她借,就是出去乞讨也不向她开口,可是爸爸说还是开一次口吧,不给借算了,难道打不来粮还把口袋能丢吗?

    父亲给姨娘打了无数次电话,姨娘在电话中一再强调说她刚刚投资了家属楼确实没有钱,父亲那时很着急,他要姨娘想想办法,可是姨娘的办法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后来,那五百元还是妈妈费尽了周折在其它村借的高利贷。
    我拿着钱,拿着靠父母花费好大的心血才借来的钱,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有。在学校里,我省吃俭用,看着同学们穿着漂亮得体的衣服,我连想也不敢多想,我的衣服除了校服还是校服,如果有一两件好看的衣服,也是亲戚穿过的旧衣服,虽说穿的旧一些,但是比起父母亲所在的年代要强多了,那时候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我现在的穿的衣服至少还没有出现补丁,想来也幸福多了,我没有在穿衣服方面与同学们做过攀比,我认为人的美不仅仅是穿衣打扮,人的美是一种综合的东西,优雅的举止,得体的穿着,善解人意的心灵,智慧的头脑和博学多识……所有这一切,都会给人留下一种美感,甚至是摄人心魄,经久难忘的美。
    于是,在生活当中,我成了一个十足的“书呆子”。我酷爱文学,我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读书和写作,我想我报答父母的唯有这些。因为在他们的熏陶下,我变得成熟和懂事,我用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所以后来我在工作岗位也是出类拔萃,每当我工作倦怠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辛辛苦苦养育我的父母们,他们不断的催我自新,教我努力。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我年年都被评为先进个人,我得到了单位的尊重和认可,我以更加热情的态度投入工作和生活。
    渡过了那段困难期,以后,我们的生活就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我总是无法忘却过去的鸡零狗碎、犄角旮旯,尤其是我家最穷的那些年月,父亲的焦虑、母亲的渴盼,我早已刻骨铭心。
   “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父母痕”,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恨铁不成钢,在那些没钱的日子里,他们经受了多少的磨难和困苦?这些磨难和困苦,我都在心里记着、收着、放着、存着。时不时的拿出来翻晒翻晒。

    这由里到外的经意,由上到下的怜惜,由人到物的在乎,由虚到实的投入,如果不是这些生活经历的熏陶,能有我的今天吗?(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