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洋芋的人”系列(第三十章)

标签:
李尔莉原创、散文情感 |
三十、感言
—记文友姚丽静
认识姚丽静的时候,仅仅是偶然,那是在三年前,我被莫名其妙的卷入一场悲痛史,当时姚丽静是龙源期刊网站的主编,因为心情不好,我就天天写作,其中有一个月给龙源期刊网投稿九十多篇。于是,我的锋芒毕露,得到了主编姚丽静的重视,她从遥远的北京给我打电话说要我在网上兼职编辑,而且还有工资报酬,并且说我的文章写得很好,很有天赋,听了她的话,我当时很激动,但我怀疑我的水平,我爱好写作,但是尚未达到编辑水平,可是丽静的一再邀请,我也无法拒绝。
以后,我就成了龙源期刊网的编辑,工资并不是很高,按审稿的多少提成,可是我兼职编辑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能读到更好的作品,给自己一个进步的机会。
后来,她被另一家公司聘任走了,可是我还在龙源兼职编辑,时不时的,我们还聊几句,她总是不断的关心着我的写作境况,鼓励着我,我也一直对她说:我会坚持不懈!
直到前几天,丽静又一次返回龙源网站,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欣喜若狂,丽静一回来,就在网上问我龙源现在的情况,还分给我一份特殊的工作,要我管理龙源博客,我们似乎很有缘分,谁说网络是泡沫上的舞步、薄冰上的行走?网络和现实其实一样,我们用网络生活感悟生命的真谛,维系友情的纽扣。
丽静也为我们再一次的相遇激动万分,她还为我写了一篇小文,原文如下:
回龙源之二——尔莉的时空
—姚丽静
我不能不说自感惭愧。面对如今的龙源博客,总有一种怯怯的心情。这其中有这多少的故事我不曾知道,曾经成立了多少的朋友的圈子,我也不全知道,在这里挥洒文字的新增加的有多少大家也不太知道……诸如此类,面对熟悉的龙源博客,又有那么多的秘密和故事,在招引着我。没有和这个平台一路同行,是我的一点缺憾吧。
然而,生活总要向前,不能因为历史而耽误了当下。能够把握的唯有此刻。我看到活跃的新面孔,还有些羞涩,或许他们已经是博客中的名人了,我却不知道,没有共享他文学路途上的探索心情,就在以后多关注吧。如果有时间,我将用多一点的时间和精力来重新认识这里的博主,阅读更多一点的文章。
今天看的文章,主要是尔莉的。说实话,对她关心太少了,往往是越熟悉的人越少关切。总是有什么事情就沟通一下,没有事情就沉默着忙去了。尔莉作为龙源的兼职编辑是很称职的。对稿件的把握判断也很到位。今天阅读尔莉的文章,更多了解了她最近的心境和思想。
相处几年来,她对文学的梦想一直没有停歇,不断的前进,她现在本身工作繁忙,还是来承担龙源给她的责任。看她愈加生动的语言,就可以想像到她持续汲取知识的努力。
2、有些人生必得经历挫折,有些花必得等待春天,虽然有的花儿春天来得晚一些,可每一朵花儿,必有它开的模样。
生活的庸常无奈容易滋生各种消极的想法,读了《假如离婚以后》,就感到真实存在的一种场景和思绪,精神追求的迥异分别出不同价值观的人群,但是生活本身,大家都是平等的。对琐碎的婚姻,对子女的照料,对老人的赡养等等无不牵扯出很多繁杂的事情来。独独为自己生活是纯粹的吧?但是那又太孤单了,我们只有在彼此照料和相处中才体会到生命的真来。写作的人尤为敏感,所以更要珍惜。
最近关于作家的新闻有几个,毕淑敏、史铁生、周国平联手起诉《知音》杂志,《知音》公开道歉好像也于事无补。韩寒要办杂志,引起一片喧哗。贾平凹的《废都》时隔16年后重新出版。郭敬明等一批青年作家的文章登上传统杂志《人民文学》,杂志卖到断货,销售一空,据说买刊的大多为中学生。
似有很多话要说,就先到此吧。再续。
感谢丽静为我写下的这段文字,虽然她不属于我们圈子里的人,但是她的话或多或少对于我们都有一些启迪。我是一个易感动的人,常常因为别人的一次善意的帮助就感动的语无伦次,对于我走文学这条路,也有丽静对我的鼓励还有支持,尤其是她推荐我为兼职编辑,实际是对我一次莫大的鼓舞,因为我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实力,从此以后,我就自信、自立、自强,我开始对文学更加执着,不管前面是荆棘丛生还是鲜花满地,我都会勇敢的走下去!
谢谢丽静!
(未完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