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经济环境下,钱成了祖宗。正值国庆黄金周期间,闻听四川、贵州、天津、云南、安徽等地多个景点门票纷纷涨价,涨幅有的达到70%。这是今年以来国内景区首次大规模提价,也是发改委等部门去年发布“限涨令”到期后的又一轮涨价风潮。有的网友列出部分景区涨价表,转载如下:
景区
|
之前票价
|
涨后票价
|
涨价金额
|
涨幅
|
理由
|
安徽黄山景区
|
200元
|
230元
|
30元
|
15%
|
|
云南石林景区
|
140元
|
200元
|
40元
|
40%
|
|
四川大足石刻宝顶北山联票
|
120元
|
230元
|
110元
|
90%
|
|
四川乐山大佛
|
70元
|
90元
|
20元
|
30%
|
|
安徽天柱山
|
120元
|
150元
|
30元
|
25%
|
|
安徽太极洞
|
60元
|
90元
|
30元
|
50%
|
|
北京灵山景区
|
35元
|
45元
|
10元
|
30%
|
|
北京潭柘寺
|
35元
|
55元
|
20元
|
65%
|
|
天津八仙山
|
35元
|
45元
|
10元
|
30%
|
|
峨眉金顶索道
|
|
|
25元
|
|
|
峨眉山万年寺索道上下行
|
|
|
25元和15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还是那座山,庙还是那座庙,风景依旧,可是,门票却变了,有涨无减。门票涨价冠冕堂皇的以保护“世遗”景点或者以“黄金周期间工作量增加,管理成本上升”为理由。今年8月27日,国家发改委再次下文,明确规定旅游景点不得在国庆节前集中上调门票价格。内蒙古、宁夏、江苏、湖南等地也纷纷承诺十一期间旅游景点不涨价。但是,一些景区仍然“顶风作案”,对国家发改委置若罔闻。
我们知道,众多游客到各旅游景区观光,是对其人文价值、自然风光价值、历史价值的承认和肯定,对提高风景点以及当地城市的知名度,扩大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动力。对旅游景点的投入,应该看作地方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而不应看作敛财的机器。在一些地方,景区门票涨价的最终获益者,往往就是地方财政,而一些地方由于收入单一,后劲乏力,急需旅游收入补充营养。甚至于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整个筹码,也都完全“押”在了旅游业上。这也是门票涨价因素之一。放任或者暗中主导景区涨价,无异于涸泽而渔,有着很多弊病和潜在危险。首先降低了景区的信任度,其次会减少旅游量(旅客也不是傻子,任人宰割),最主要的是综合经济效益会受到影响,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旅游是带动餐饮、住宿、文化等服务行业的“酵母产业”。门票涨价并不能换来真正意义上的效益。直接受侵害的当然是旅客。无论何部门,收费的标准,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尺度,不能由能从收费中直接得益的管理者,或者由利益攸关的地方管理部门来确定,而且需要监管部门的同意,特别是物价部门。否则随意狮子大开口,任意宰割游客。
门票涨价是愚人的做法,而智者并不这样。在今年的一片“涨价”声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降调”符号。近日,辽宁省旅游协会宣布推出“畅游辽宁一票通”,并已开始面向市民销售。黄金周期间,游客到省内102个景区游玩,只要持有“畅游辽宁一票通”就能享受到“两人游玩,一人免费”的优惠。广州市物价局日前也下发通知称,10月1日至10月8日,全市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景点,门票必须打八折,优惠后票价“四舍五入”取整。门票仅仅是旅游收入一个很有限的部分,游客的到来,吃、穿、住、行、购物等都可以都可以为繁荣当地经济做出贡献。据报道,从2002年起,杭州将绝大多数西湖景点免费开放。虽然,此举令杭州每年直接减收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其总的收益却不降反升,免费三年之后,“景区管理部门增收经济收益逾亿元,并带动杭州整个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逾百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地方的惠民行动,表面上看是损失了,但实际上,这一举措将带来巨大的实惠。不仅会带来黄金周收入的大幅上扬,而且会带给公众一种幸福感、认同感,其整体效益将是无法估量的。
在此,我们希望更多的地方用降低门票的方式来迎接国庆60周年,但更希望这种做法实现常态化,从而让公众时时可以感受共同的文化遗产所带来的共同实惠。决不能受利益驱使随意涨价,给喜庆的节日遮上一块阴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