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
(一)腾冲 绮罗古镇
耄耋之年,时间宽裕,就想出去走一走。十一国庆,兄弟姊妹相聚,商定初冬时节来一次云南游,去享受云南的风景和阳光。
此前,我曾经两次打卡云南,那已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两次都是单位组织,走的几乎是同一条路线:滇池——石林——大理古城——丽江古城。这种集体出游,人数众多,时间有限,且众口难调,自然是走马观花。一路走来,飘飘忽忽,蜻蜓点水,却留下一个印象:云南是个来了还可以再来的地方。
十一月十九日,除二弟大妹两家因故缺席外,我们姊妹五家从三处分乘飞机、高铁、卧铺在昆明聚齐。在昆明逗留两天,自由行。没去过滇池石林的,私人订制游滇池、石林。我和老伴则打的、乘地铁游览参观了官渡古镇、讲武堂、翠湖和云南博物馆这些不曾打卡的地方,顺道品尝了古镇各种小吃和网红百年老店端仕小锅米线,就如同在自己居住的城市一般休闲。
第三天,我们五家一起乘动车抵保山。保山火车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白色建筑,具有现代化的色彩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在蓝天阳光的映衬下分外夺目。遗憾的是漫长的出站甬道人声鼎沸,拥挤不堪,原因是举着各色小旗的旅行社接站人员竟然一拥而进,堵在那里,高声招徕。可见,现代化的设施还需要现代化的管理。
好不容易出了站,我们品尝了当地特色烧猪肉,然后乘坐四弟网上租好的两辆汽车, 驱车入住腾冲游的落脚点玛御谷小镇,开始了自驾旅游的行程。
次日,按照四弟的攻略,途径龙江大桥,首游绮罗古镇。龙江大桥是西南地区横跨龙江的一座钢索大桥,气势雄伟壮观。我们在这里驻足参观留影,祖国卓绝的建桥技术令一众游客和我们一行叹为观止。
绮罗古镇历经沧桑,古风犹存。我们在古镇悠闲徜徉,逛早市,赏古居,品异果,感受当地人民尚未多受资本侵蚀的淳朴民风,感慨良多。我们有幸参观了位于古镇一隅的李家大院。据导游介绍,李家先人早年由甘肃陇西迁徙而来,及至李先和一代,依然家境贫寒。李先和七岁随父、叔闯荡夷方,十四岁独自由缅甸八莫前往曼德勒学做生意,凭借自己的勤奋聪颖,摸爬滚打,逐渐囊中丰足,有诗赞其“空空两手入炎州,树帜商界最上游”,并娶缅甸敏东皇帝正宫王妃侄女麻波阿为妻,成为华侨中的巨商。发达后,李先和捐官至州府,与腾越州府享同等礼仪,但不吝钱财,乐善好施,热心公益,赈济荒民,流为美谈。联想到漂流南洋的华侨集巨资支援抗战和爱国华侨援助5.20四川大地震的事迹,感受到侨界华人一脉相承的拳拳爱国之心。
参观李家大院,行至书房之时,老伴突然提及当日是我七十六岁生日,要我题字。我竟也不辞,欣然献丑,当即挥墨书写下“墨香有根”、“惠风和畅”、“福寿禄”三副横联。老伴看了第三副联,笑道:“福禄寿,写反了......”
我是有意这样写的。在我心里总是把禄排在不那么重要的地位。我正要回话,李家后人李姑娘闻讯赶来,笑呵呵地做了自我介绍,又热情地为我们照相留影。
这是我人生中过的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
告别李家大院,我们步行到村头一个小小的集市。这是一条狭窄的山村小道,沿着小道两侧一个挨一个摆满了各式水果、蔬菜和当地特色食品。这里没有招徕生意的喧嚣,没有讨价还价的争执,更没有我们在中原城市常常见到的,急头怪脑想把商品倾销出去的商贩。这里平平静静,安详,和谐,似乎一下子让我回到了上个世纪中叶的生活氛围。我不住地感叹祖国边陲还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淳朴民风。
在这个小小的集市上,我还见到了一种久违的水果。细细的枯枝上,一段段凸起弯曲的部分就是它的果实,吃起来酸酸甜甜,略带涩味。我兴奋地与村民攀谈起来,得知他们竟也有称其为“拐枣”的。在水果十分单一的年代里,“拐枣”曾在豫南的一个城市里伴我成长。时过境迁,一晃半个世纪过去,我与它在这里不期相遇,不禁唏嘘,便不问价钱买了一束,一边与兄妹们分享,一边讲着与“拐枣”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