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汉街(长篇片段小说)
2023-04-21 08:23:30
标签: 文化 纪实片段小说 原创
二、难忘的记忆 (八)
父亲从矿山回来,到地区建筑队当了队长,一帮“右派”都在这里劳动。我依稀记得有一位姓焦的大学生,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的姑姑姑父都是老革命。不知他在学校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竟也带着“帽子”分配到建筑队劳动,后来成为我们铁中的俄语老师,再后来担任了铁路局一个处的处长。那是后话。
还有一位姓王的高级工程师,个子也高,但身体很弱。抬重物的时候,父亲虽然个儿低,却总是在后边,并把重物尽量往后挪,减轻王工的重量。
父亲私下说:“这些人都是对铁路事业有用的人。能帮就帮他们一把......”
当年,父亲的工资要养活我们一家七八口人,常常捉襟见肘,往往是月底在吕大爷那里挪借三元五元,开工资时还上,月月如此。我十三四的时候,个子长起来了,放假的时候就到建筑队打小工,搬砖和泥,一天能挣一元七角帮衬家里。那时候,一元七角能顶大用。
十四岁那年暑假,建筑队基建任务完成,我便无事可做了。我四处打听,听说平桥那里正在拓宽马路,需要小工,我很高兴,瞒着父母偷偷跑去报了名。
工地领班问我:“多大了?”
“十七......”我怕他不收,虚报了年龄。
“个儿倒有......看着不像......”他打量着我,“这活路可是苦。你受得了?”
为了挣那一元七角,我挺了挺身子,大声回道:“能!”
暑伏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马路上热气氤氲。无遮无挡的烈日下,喝进去的水都从毛孔里渗出,衣服湿了又干,只感觉人被烤焦了一般。头昏沉沉的,手中的大镐愈发沉重了起来。还不到休息时间,就听到有人喊:“晕倒了、晕倒了......””中暑了、中暑了......“,我看到一起干活的几个上了岁数的人倒下,被抬到了阴凉地儿躺下。
我放下手中的大镐,摇摇晃晃到路边喝水。这时,一辆自行车停到我身旁,我扭脸一看,是宝德舅。他一把拽过我:”谁让你来的?“脸黑着,”上车、上车!“
就这样,我被拉回了家。
我已渐渐对儿时的那些游戏失去了兴趣。一个暑假,无事可做,我只有翻看父亲的书。《资本论》厚厚的三大本,《斯大林全集》有七八本,我似懂非懂,读不进去。而那种薄薄的白皮红框标着文章名的老人家的著作单行本吸引了我,我先后读了《矛盾论》、《实践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矛盾论》、《实践论》我读了多遍,觉得哲学很有意思。懵懂中我想,在一定条件下,好人可以变成”坏人“,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坏人“也一定会变回好人,是好人是坏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于是,在我年少的内心里,我坚定地认为我父亲一个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共产党员,一个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劳动,自己住草房,让工人住公房的党委书记,历史一定会还他好人的本来面貌。
我把想法说给母亲,母亲听不懂哲学,但她赞成我的想法,说:”好人总有出头的日子......“
(待续)?
京汉街(长篇片段小说)
二、难忘的记忆 (八)
父亲从矿山回来,到地区建筑队当了队长,一帮“右派”都在这里劳动。我依稀记得有一位姓焦的大学生,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的姑姑姑父都是老革命。不知他在学校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竟也带着“帽子”分配到建筑队劳动,后来成为我们铁中的俄语老师,再后来担任了铁路局一个处的处长。那是后话。
还有一位姓王的高级工程师,个子也高,但身体很弱。抬重物的时候,父亲虽然个儿低,却总是在后边,并把重物尽量往后挪,减轻王工的重量。
父亲私下说:“这些人都是对铁路事业有用的人。能帮就帮他们一把......”
当年,父亲的工资要养活我们一家七八口人,常常捉襟见肘,往往是月底在吕大爷那里挪借三元五元,开工资时还上,月月如此。我十三四的时候,个子长起来了,放假的时候就到建筑队打小工,搬砖和泥,一天能挣一元七角帮衬家里。那时候,一元七角能顶大用。
十四岁那年暑假,建筑队基建任务完成,我便无事可做了。我四处打听,听说平桥那里正在拓宽马路,需要小工,我很高兴,瞒着父母偷偷跑去报了名。
工地领班问我:“多大了?”
“十七......”我怕他不收,虚报了年龄。
“个儿倒有......看着不像......”他打量着我,“这活路可是苦。你受得了?”
为了挣那一元七角,我挺了挺身子,大声回道:“能!”
暑伏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马路上热气氤氲。无遮无挡的烈日下,喝进去的水都从毛孔里渗出,衣服湿了又干,只感觉人被烤焦了一般。头昏沉沉的,手中的大镐愈发沉重了起来。还不到休息时间,就听到有人喊:“晕倒了、晕倒了......””中暑了、中暑了......“,我看到一起干活的几个上了岁数的人倒下,被抬到了阴凉地儿躺下。
我放下手中的大镐,摇摇晃晃到路边喝水。这时,一辆自行车停到我身旁,我扭脸一看,是宝德舅。他一把拽过我:”谁让你来的?“脸黑着,”上车、上车!“
就这样,我被拉回了家。
我已渐渐对儿时的那些游戏失去了兴趣。一个暑假,无事可做,我只有翻看父亲的书。《资本论》厚厚的三大本,《斯大林全集》有七八本,我似懂非懂,读不进去。而那种薄薄的白皮红框标着文章名的老人家的著作单行本吸引了我,我先后读了《矛盾论》、《实践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矛盾论》、《实践论》我读了多遍,觉得哲学很有意思。懵懂中我想,在一定条件下,好人可以变成”坏人“,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坏人“也一定会变回好人,是好人是坏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于是,在我年少的内心里,我坚定地认为我父亲一个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共产党员,一个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劳动,自己住草房,让工人住公房的党委书记,历史一定会还他好人的本来面貌。
我把想法说给母亲,母亲听不懂哲学,但她赞成我的想法,说:”好人总有出头的日子......“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