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子欲养而亲不待”说开去

(2022-09-13 08:37:44)
标签:

文化

情感

原创

                          从“子欲养而亲不待”说开去

       我今年已七十有五,父母已经走了十多年了。人老了,每每夜不成寐的时候,总会回忆往事,反省检讨过往经历的琐事,特别念及和父母相处的时光,有不少细节让我悔之莫及。
       一九七三年我从部队复员,因平日不知节俭,没有积蓄,又想买台收音机回去,不仅花光了82元复转费,还写信要父亲寄来二十元聊补亏空。父亲当时月薪120元,要养活一家七口,这二十元无疑是父亲从口中一点点省下来的。当年年轻,只顾自己,少为父母考虑,今天思之,愧之难当。
       父亲一生节俭。我复员时带回几双部队发的绿黄线交织的锦纶袜子,不屑再穿。父亲拾了,一穿就是几年,不见更换。我偶尔问起,母亲只是轻回一句你爸脚汗少。现在想想,父母不过是节俭,而做儿子的已经有了工薪,怎么就想不起为父亲买几双袜子呢?
母亲一生养育我们姊妹七人,含辛茹苦,晚年多病。住院手术时我们陪护侍奉,但有些事情我们还是留有遗憾。母亲牙口不好,在郑州为他老人家配了义牙。不久,年老多忘的母亲把义牙丢失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竟然没有想起为母亲再配一副!母亲走后,想起此事,怨恨自己亦于事无补了!现在我们也老了,切身体会到牙病的痛苦,愈加自责。
       古人有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每每读之,痛彻心扉!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优良传承的文明古国,关于孝道的名言不少:诸如百善孝为先;父慈子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从伦理道德的标准出发,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我国得以传承人类得以繁衍发展的根本。
       近些年,西方文化的入侵,我们的一些传统美德被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摒弃,他们崇尚个人至上,享乐至上,家庭观念淡薄,让人思之极恐。须知,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家庭是国家的细胞,试想,一个家庭没有父慈子孝,何来家庭和睦,何来国泰民安。
       我想,在文化多元化、公知横行的时代,不妄自菲薄,不数典忘祖,提倡继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才是国之大幸,国方可大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处暑(五律)
后一篇:秋分(七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