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楼门前的好大一棵树,传说是朱熹当年在五夫种下的樟树。树干已经完全空了
http://s14/mw690/5364a542td05864e7735d&690五夫镇 的 紫阳楼" TITLE="武夷山—— 五夫镇 的 紫阳楼" />
五夫镇自古就有“邹鲁渊源”的美称,历代名人辈出。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住了近50年,那是重要历史文化名镇,离武夷山五十几公里,我们继续包了那辆出租车吃完早饭就直奔了五夫镇。
武夷山游客中心听说我们想去五夫镇,介绍说:五夫镇没什么可看的,那里没人去,所以不收费~~~
这里真的是像游客中心说的一样,除了我们几个,没有其他游人。但是这里收费。紫阳楼门票收费60元,据说包括兴贤书院等镇里其他几个景点的门票及包括讲解。这点和游客中心介绍的不一样,他们不推荐来五夫镇,但是五夫镇是朱子故里。有没有可看的,游客中心不了解每个游客所想,所以只能由我们自己感受了。
朱子故里——紫阳楼,是在遗址上重建的。
后来发现,如果我们先去了镇里,就绝对不会买这60元的紫阳楼门票。因为镇里的其他景点,根本不收门票,而这小楼园子太不古迹了。
而且这个以“抢救、保护、开发”为原则,要建成一个集游览、休闲、度假、考古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景点的建筑,是完全的水泥造就,没有一点儿古迹的感觉,这楼的门票和故宫有一拼,而且如果我们需要全程讲解,还要再付50元讲解费。
有人说,走进紫阳楼,“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并且说,“这样的文化氛围,恐怕走遍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吧”。中国之大,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现在目前这样的紫阳楼,是感受不到浓浓的文化气息的,我想这种感觉只能是每个人自己的感受罢了吧。
朱熹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为学较真、为教不倦的人格和精神被后人怀念。我进了小楼的大门就向老夫子请教,你认可你这紫阳楼么?
http://s8/mw690/5364a542t7b3be647ae87&690五夫镇 的 紫阳楼" TITLE="武夷山—— 五夫镇 的 紫阳楼" />
紫阳楼的构筑是一楹两进,前进是朱熹书斋和寝室,朱熹以父号取名,表示不忘父老,寝室被命名“韦斋”,书房命名为“晦堂”。中堂上的悬匾是:紫阳书堂。表示他不忘祖籍徽洲婺源的紫阳之意。
http://s5/mw690/5364a542td0584d526084&690五夫镇 的 紫阳楼" TITLE="武夷山—— 五夫镇 的 紫阳楼" />
这是一进大门,就是中堂了吧
http://s13/mw690/5364a542t7b3c07c1033c&690五夫镇 的 紫阳楼" TITLE="武夷山—— 五夫镇 的 紫阳楼" />
紫阳楼的二楼绣楼,所以被前面的墙挡着看不到外面
http://s2/mw690/5364a542td058139266a1&690五夫镇 的 紫阳楼" TITLE="武夷山—— 五夫镇 的 紫阳楼" />
这是紫阳楼旁边的房子,如果紫阳楼是这样,感觉反而像那么回事了~~~http://s11/mw690/5364a542td05863f4713a&690五夫镇 的 紫阳楼" TITLE="武夷山—— 五夫镇 的 紫阳楼" />
http://s16/mw690/5364a542td0586455f47f&690五夫镇 的 紫阳楼" TITLE="武夷山—— 五夫镇 的 紫阳楼" />
紫阳楼门口
http://s15/mw690/5364a542td05863a712ce&690五夫镇 的 紫阳楼" TITLE="武夷山—— 五夫镇 的 紫阳楼" />
村子另一头有一眼井,被称作“灵泉”,泉水清凌凌,俺尝尝
五夫镇素有“白莲之乡”的美称,紫阳楼的唯一见到的工作人员,卖的白莲也确实不贵,但是我们都没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