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视节目自留地老友赵川杂谈 |
赵川、《现场》,上台鞠躬。
不是要说相声,而是真真正正诚心诚意地给您深鞠一躬。
当您看到这篇博文的时候,2009年即将过去,《现场》将成为您在2009年中的一点记忆,我的博客也要向大家告别了。在这里,我和《现场》深鞠一躬,感谢大家两年来对《现场》以及我本人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其实告别也并非都是泪洒衣襟的,就如现在的我正平静的坐在电脑前,完成这个博客的最后一篇博文。在过去的一年九个月里,我和我的制作团队给朋友们呈现了近700期的《现场》节目,我不敢说我们的节目优秀,但我却坦然于我们以良心面对自己的作品和观众。
12月份,我们推出了诸如《现场新周末》、《老赵值班室》等等特别节目,收到了大家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过去的近两年中,更是有很多朋友对《现场》节目及我本人提出了很多意见,在此我一并向大家表示深挚的谢意。在最近的反馈中,问及最多的是《现场》节目自12月17日以来的复播。我是最早知道明年将不再制作《现场》节目的人之一。彼时心中有些遗憾,但却并不伤感,因为《现场》走出观众们的视线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停下脚步,我们还会把更好的作品呈现给我最可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与我的制作团队同时接到了书面的停播通知,《现场》将和我们每一个人道别。此时,我想代表我本人和《现场》节目的制作团队再向大家深鞠一躬,以作《现场》谢幕,并向一直关注我们的朋友们致谢。
一年多以前,一直在犹豫是否要开博的我,最终还是架不住大家的热情,在新浪开了这一片自留地。今天,《现场》节目将与大家挥手作别,我的这片自留地也就随之完成了它的使命,到了该关闭的时候。
从2004年8月3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档这一类型的节目《生活广角》创办,到2007年《谁在说》节目开播,再到2008年4月7日《现场》节目在内蒙古卫视面向全国观众播出,一路走来,并不轻松。“辛苦”二字,我和我的制作团队从不曾言说,但那确确实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实感受。
经常有人问我,经年累月的做这些节目累不累。说来也怪,之前一直都在不知疲倦马不停蹄的一路奔忙,这些天终于有时间能够停下来歇口气了,停下之后发现不必匆忙赶路的自己反而觉得累了。
经常也有人问我,每天面对节目中的是是非非,会受到影响吗?影响一定是会有的,事实上,这种影响也是巨大的。看过这时间种种的事故变迁之后,我的内心在起着变化,我看待事情的角度、高度和姿态悄然变化了,变得平和了。如果在以前,当我失去了自己为之耕耘了多年的节目的时候,停留在我深处的是那种所谓“迷茫”的痛楚。但在这一次,此时此刻,我却是如此的平静。
做主持人20年了,我甚至还为自己在2010年设定了拿奖的目标。可有时现实就是这样让人难以琢磨,它会用这种突如其来的方式为我的行程打上一个逗号。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过去两年的美好印象。我同样要向《现场》节目深鞠一躬——节目呈现在台前的,是我的智慧与光鲜,但那每日的30分钟更是我的制作团队集体智慧精华的体现。我感谢这个节目让我得到了最为宝贵的友情和至为亲密的战友。
当我的制作团队知道了《现场》退役的消息后,有人问我下一步要做什么。这个问题很直接也很自然,可我真的还没有想过。行走在路上的人,定然是要继续行走的。在我再次启程之前,会让自己好好的休整一下,为下一次的前行充充电,等待时机,等待自己喜欢的节目。那时的我,就会回来。
多年以前,我遇到一位前辈,他的一句话使我深受启发,那时他说:“天蒙蒙亮,我们上路……”于是我背起行囊来到了北京,开始在这条崎岖的路上疾行。
一个月前,我向一位老友提起前辈的那句话:“天蒙蒙亮,我们上路……”时过境迁,不尽相同的背景,不尽相同的人物,不尽相同的理想。于是老友答曰:“在路上,一些人在前进,一些人掉队了。”然而不论怎样,我们毕竟还在路上,一路前行。
于我,电视是深爱的,主持倒还在其次。我将今生所求都放在了电视上,这次《现场》的离开,于我、于我的团队都将是暂时的,我们会在不久以后做出更好的节目,再次整装出发。那时我们会以其他的方式通知关注我们的朋友们。
说的已经很多,路还很长。
我们走下去。
赵川、《现场》,下台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