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赤壁》的人都闭嘴
(2008-07-17 11:33:05)
标签:
《赤壁》国史史书赵川 |
豪华的阵容,巨大的投资,看得观众笑声一片,吴宇森的《赤壁》似乎成了被嘲笑的历史剧大片。在我看来,《赤壁》却是一部十足的“好片”。理由如下:
一、对于历史的解读,不看史书看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劣根。以剧学史,似乎是一种传统,结果呢?“包公”有了“包公”的定型,“关羽”有了“关羽”的定型,所以才有了“红楼梦定妆照事件”。要想了解历史,您还真别指望一部电影,谁也担不起那个责任。和史书相比,一切历史题材的电影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观众试图从电影中学习、提取历史本身就是个笑话。所谓大人担心教坏小孩子的历史观及具体层面的史实,也是杞人忧天,孩子们也不会当真,即便是成年人又有多少人知道那段历史呢?
二、中国的修史传统,是后朝修前史,本身就大有取舍。最可信的应该是当朝修的国史(太史令和国史馆来记录),但又往往有一些避讳。前者批评得多,后者又褒扬虚美。历史已经发生,被记录下来的最多只是二手,何必去苛责吴宇森,那么使用严谨的词汇和篇幅。况且《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部半历史半创作的文学作品。
三、在北京看一场《赤壁》要花六七十块钱,待在电影院里150分钟,笑几声很好啊,估计观众们都笑了。看电影不就是要快乐吗?!多好的消遣啊。你不是来做学术调查研究的,只是来找乐子。真实的三国赤壁历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在《赤壁》的带领下,又开始表面看来全面而其实局部的讨论,每个观众都夸夸其谈洋洋得意,《赤壁》待给大家的快乐还不够吗?
本着娱乐精神,大家要赞美吴宇森和他的《赤壁》。但千万记住,赞也好,骂也好,都别在贴什么了!你要真觉得受了骗,上了当,就赶快闭嘴,因为人家正在咱们的骂声一片后抿着嘴乐呢,如果没有人骂才是悲哀。所以恳请大家都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