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儒道之争》
(2008-12-22 15:04:18)
标签: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道之争文化 |
分类: 我的日记 |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儒道之争》的笔记
儒道之争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古今之争
孔子主张回到周,墨子主张回到大禹,道家主张回到远古!真正不主张回到过去的是法家,法家是主张面向未来的。
道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政府,大社会;政府不要过多干预,而让民间自己治理)
2.道德之争:道家理想,儒家现实;道家取道,儒家保德;道家大气,儒家实在。
道家:道无为而德有为(道是规律,德是方式;道是远古,德是近古;道是理想,德是现实。也就是:道家认为规律高于方式;远古好于近古;理想优于现实,所以道家取道不取德,取无为不取有为。)
儒家:保德以求道。
道家大气: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里爽是无味的意思)。因为这些都是小美,大美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方无隅,大器免成。
儒家实在:退而求其次。我们做不到最好,那我们就做到最不坏吧!
易先生:做人学道家,做事学儒家。
3.天人之争
道家:天道无为
儒家:人道有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责任感)
总结:
道家:无为而无求
儒家:有为而无求
墨家:有为而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