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教学的有效策略
(2009-07-01 22:23: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随笔 |
乘法口诀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淳县实验小学 唐月青
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是二年级上册教材的重点,约占总课时的70%,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教学又是计算教学,很机械、枯燥、乏味。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口诀的教学呢?
1、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体会口诀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从本质上改变了口诀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表现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口诀,发展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乘法口诀的主要活动是:在现实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按乘法意义把几个几写成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用编出的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在相对稳定的教学线索上,各道例题的编写又各具特点,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提升学习活动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乘法口诀教材是分两个单元来编排的,先教学1-6的乘法口诀,再教学7-9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要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根据具体的数学内容写出乘法算式,二是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三是用乘法口诀得出乘法算式的积。如教学口诀“二三得六”,从图画里看到1只小船坐3人,2只小船坐6人(即2个3人)求2个3人是多少人可以用2×3=6计算;2×3=6是2乘3得6可以说成一句口诀“二三得六”;3×2=?是3和2相乘——可以用口诀“二三得六”求出积是6。编写1—6的乘法口诀时教师教学时要先扶着学生走,教给学生编口诀的方法,学生有了初步的经验后可以放手,试着把口诀补充完整,教师要注意逐步加大学生自编口诀的力度.有了前面的知识经验,在教学后面的7—9的乘法口诀时重点不是如何编出口诀内容是什么,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孩子明白乘法口诀是意义感悟口诀的变化规律,加强学生学以制用的应用能力更加的重要。
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也很重要,教师教学时要落实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是,理解每一句口诀的具体意思,它表示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另一个层面是,感受口诀的作用,能很快得到乘法算式的结果,从而进一步体会乘法是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教学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如第11页例题和“试一试”分别教学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这些式题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减法。教材在这里编排乘加、乘减,主要目的不是教学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记忆乘法口诀。因此,本单元中出现的式题都是乘号在前面,加号或减号在后面。计算这些式题,只要直接写出最后的结果,不要写出计算的步骤与过程。
设计较特殊的乘加式题,渗透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想想做做”第2题编排了六道乘加或乘减的式题,这些题起巩固“先算乘法”和练习口算的作用。其中四道乘加式题都是特别设计的,如3×2+2=8可以理解成3个2加1个2得8,2×4+4=12可以理解成2个4加1个4得12。这些理解渗透了相邻乘法口诀间的关系,有助于今后记忆乘法口诀。
3、组织活动多样化,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作为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我国数学教育的特色内容之一,有必要要求学生熟练记忆。这样的记忆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为此,教师要安排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富有效率的练习活动。
教师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记忆。比如:7的乘法口诀先算7×3+7,然后计算7×4和4×7,学生观察比较理解计算7×4和4×7用同一句口诀,发现这一句口诀中的积就是前一句口诀中的积再加上7。再如: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师可以安排一组练习:7×5
教师要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忆。在低年级开展形式活泼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比如:对口令游戏,再如:猜数游戏教师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兔子挡住了(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吸引学生充满情趣地练习和记忆乘法口诀。学生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他们可能体会到熟练记忆口诀的价值,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熟练程度。
4、加强估计,培养能力。
结合乘法的意义培养估计能力。比如这样的题型:“不用计算,比一比就知道了!”,有比较5×3和3×4的大小一题,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分别看作求3个5和3个4或者分别看作求5个3和4个3来判断得数的大小。让学生明确不用计算,比一比,估一估就能知道了。教师教学时可以多借此题型有利于结合乘法意义来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5、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经常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应用乘法解决这些问题,能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乘法口诀的掌握。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其中的求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据此列式计算。有些题的图画里能直接看到几个几相加,有些题要通过形象思维体会几个几相加。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多说一说图意或题意,让学生在说一说中体会求这个数学问题也就是求几个几相加,教师要慢慢尝试引导学生对乘法数量关系的分析,可以先安排直观体会几个几相加的题目,再安排比较形象思维体会几个几相加的题目。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比较乘法问题和加法问题,这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题目。如第20页第8、9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其中一小题的加数相同,既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另一小题的加数不同,只能用加法计算,不能用乘法计算。通过这些对比,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6、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主动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师教学时可以借助直观情境,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说明“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思考方法。第42页例题在问题出示、列出算式后,不要直接说明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是让学生或用圆片分一分,或从“5个2人是10人”去分析结果,自己探索算法,交流不同思考,体会不同算法的本质都是依据“5个2相加是
10”算出商是5,从而导出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初步理解用口诀求商的原理。像这样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采用各自的策略探索解决办法,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和数学思考方法有着积极意义。建议这里的教学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尽可能自行解决,切不可因过分引导而丧失培养创新意识、学习数学思考的时机。教师教学练习时可以适当加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