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研究》2012年第1期摘要
(2012-01-13 14:47:35)
标签:
保险研究中国保险学会财经目录2012年第1期杂谈 |
分类: 目录 |
相关链接:《保险研究》2011年度各期目录列表
坚持 “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 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项俊波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 100033)
[摘要]2011年保险监管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保险业务发展基本稳健,保险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治理市场秩序工作取得成效,保险服务能力有所提升。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险业也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但应看到,近一个时期外部环境比较严峻,尤其是保险业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保险监管面临很大挑战。基于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监管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金融保险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为目的,以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为重点,着力强化和改进保险监管,着力提升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改善保险行业形象,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字]保险监管;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科学发展观
巨灾损失指数在巨灾风险综合评估体系中的作用探析
段 胜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巨灾损失指数作为以风险加权平均为基础的综合权数,可以通过因子分解以及层次构造来反映巨灾损失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平均相对变动,进而可以应用于巨灾损失评估过程中。本文利用统计学以及精算学的相关研究思想,从理论分析以及实践介绍的两个维度,对巨灾损失指数以及指数分析方法在巨灾损失综合评估体系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介绍巨灾损失指数的基本属性;第二部分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载体三个角度分析巨灾损失指数参与巨灾风险综合评估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则是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巨灾损失指数的初步设想。
[关键字]巨灾风险;灾害损失评估;指数分析方法;巨灾损失指数体系
段胜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巨灾保险经营模式中政府干预市场的“困局”及突破途径
魏华林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巨灾保险经营模式是各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它决定了一个国家巨灾保险制度的性质以及由谁“兜底”问题。从国际经验及我国国情分析,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是一种较好的模式选择。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从政府干预市场中存在的“困局”这一视角对巨灾保险经营模式进行研究:即公平与效率目标的取舍、政府是否应过早过多干预市场以及如何定位政府的最终角色中进行权衡,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字]巨灾保险;政府;干预市场;困局;模式
魏华林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2006~2009:我国中资与外(合)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比较研究
旱灾风险的特征及其防范研究——由西南旱灾和冬麦区大旱引发的思考
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运营创新
——养老保险公司为主体的“3+1”模式
张胜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2006~2009:我国中资与外(合)资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比较研究
通货膨胀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探析
胡 良1
[摘要]主要研究通货膨胀与保险业发展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我国通货膨胀与保险业发展变化的规律,梳理通货膨胀及其各相关因素对保险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对当前保险定价、准备金、资金运用及相关监管政策进行评析。最后提出保险业应在信息化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以应对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提高经营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关键字]通货膨胀;保险业;影响
胡良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中国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黄英君1陈晔婷2
(1.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45;2.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尽管保险业发展可以通过改变要素积累速度和宏观效率等多种途径来作用于经济增长,但源于经济增长的“需求追随”效应表明,对一些国家而言,很有可能是经济增长带动了保险业发展。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82年~2010年中国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微弱的,经济增长的“需求追随”效应促进了我国保险业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改变。但保险业的运行效率与经济增长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关键字]保险业发展;经济增长;需求追随效应;VAR模型
黄英君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我国投资型寿险产品退保率实证研究
高洪忠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北京 100081)
[摘要]基于某一款万能险产品38个月的退保率样本数据,结合我国寿险业务的实际情况,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对影响退保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源于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的经济环境方面的差异,国外的退保率模型在我国并不适用。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选择合适的解释变量,构建了新退保率模型,并分析了各解释变量对退保率的影响。
[关键字]退保率;万能险;广义线性模型
高洪忠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中资外资人身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比较——基于“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11)”
寇业富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北京 100081)
[摘要]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保险市场的开放,中国的保险业出现了飞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大量资金、先进技术流入的同时,中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到底如何?在竞争力方面,中资、外资保险公司各自的表现如何?以“2011年保险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将“中资外资”这样一个定性的概念用数学上定量的形式表现在数学模型中,进而分析定性因素“中资、外资”对人身险公司竞争力的影响。
[关键字]人身险公司;竞争力;虚拟变量;SPSS软件;多元线性回归
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寿险业的实证研究
蔡 华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1)
[摘要]企业成长理论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在国内的文献却不多,以保险业为研究对象更少。以我国寿险企业以研究对象,检验是否遵从Gibrat法则,探讨寿险企业成长的驱动力。结果发现,国内寿险企业规模呈高度斜性分布,即企业规模不是一个纯粹随机事件,必然与某些因素相关;并选取2005年~2009年国内26家寿险企业,采用随机效应面板模型,结论是短期内企业成长与企业规模相关,并不支持Gibrat法则。另外还发现,寿险企业成长受投入成本、是否是集团企业和行业集中度等因素影响,但与分保比例和GDP增速关系不显著。
[关键字]Gibrat法则;寿险业;企业成长
中国财产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险种结构的动态分析
张宗军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将影响财产保险需求的因素分为宏观性间接因素和结构性直接因素两大类,进而选择新增汽车拥有量、固定资产投资、民事案件受理数量和出口贸易总值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性直接变量,利用1980年~2009年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考察了各因素对产险需求影响的动态特征,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实证结果较好地解释了产险内部各子险种需求的动因,以及产险内部险种结构严重失衡的内因。
[关键字]产险需求;险种结构;直接因素;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张宗军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财产保险公司对地震保险的承保管控和风险控制分析
邱 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要]文通过收集全球地震灾害发生的数据,归纳出全球地震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我国地震活动规律和地震带分布特征,并引用稳定分布函数分析了地震损失具有右偏、厚尾、长尾特性,解释了我国地震保险供需矛盾的原因。最后描述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对地震风险的控制思路,提出了由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具体建议。
[关键字]地震风险; 地震保险; 财产保险公司;损失与控制
邱剑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寿险交叉销售的聚类技术实务分析
王新军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现有客户的价值提升和消费潜力挖掘己经成为保险公司市场经营的首要工作。作为新兴营销方式的交叉销售正是适应了这种变化,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的推广又为交叉销售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尤其对于我国保险行业来说,交叉销售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实施优势。本文主要解析寿险交叉销售实务,为保险公司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字]聚类分析;数据挖掘;交叉销售;寿险
王新军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胡曼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对我国保险专业中介发展问题的思考
(中国美臣金融服务集团,广东 广州 510230)
[摘要]更高的效率与更低的成本,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共赢的生存法则,是保险行业良性生态的基础。资金、人才、技术,成为制约保险专业中介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在规模化及技术进步的效率提高基础上深化与保险公司利益一致的战略合作,是其新时期发展的现实选择。以创新提升保险专业中介有效供给能力是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竞争发展,须由商业模式确定的战略定位及战略规划获得制高点。从专业型走向综合型,是企业组织管控能力与市场能力匹配的结果,是企业决策者基于现实资源能力深思熟虑市场战略的结果.
[关键字]保险中介;规律探索;经营创新
陈功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阎国顺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评价及优先发展区域与行业选择
刘 波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摘要]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多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对2001年~2009年中国30个省份、38个行业的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以此对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做出评价,对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优先发展省份和行业做出选择。主要研究结论和建议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分布具有合理性;中国有12个高风险省份应该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优先发展省份;有6个高风险行业应该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优先发展行业;在山东、江苏、河北、河南、浙江和广东针对上述6个行业优先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失为明智之举。
[关键字]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优先发展区域;优先发展行业;数据包络分析
论保险法上的因果关系
邢海宝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摘要]我国保险法欠缺因果关系原则及规则,不能给保险业务和保险司法提供必要的准则。本文分析了海上保险中的近因原则、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非海上保险的因果关系原则以及若干具体规则,主张海上保险应当继续借鉴英美法上的近因原则,非海上保险应当吸收民法中相当因果关系规则,同时保险法还应规定若干因果关系的具体规则。
[关键字]保险法;因果关系;近因原则;相当因果关系
邢海宝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我国保险业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建设研究
陈 敏1.2
(1.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3.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公司,北京
100033)
[摘要]探索建立保险业的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对完善我国竞争法律体系、促进行业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回顾保险业适用反垄断豁免的经济和法学依据出发,讨论了欧美等立法区保险业豁免制度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建立保险业反垄断豁免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政策建议。主要结论是:我国保险业应实施分类豁免制度,对保险公司在保费计算、共保、保单标准化等方面的合作活动予以特别许可。
[关键字]保险业;反垄断法;豁免制度
官兵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发达国家寿险次级市场的发展现状、比较及启示
余 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要]寿险次级市场能够提高保险消费者的福利,促进整个保险业的发展。介绍发达国家寿险次级市场的发展概况,着重分析最早的寿险次级市场即英国市场、相对年轻的德国寿险次级市场以及规模最大的美国寿险次级市场,并对上述市场的目标保单、交易方式、监管规则、税收政策等进行比较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正确认识寿险次级市场的影响,从寿险初级市场规模、法律许可、中介机构、保险监管等方面为寿险次级市场的建立创造条件,并科学地进行寿险保单贴现交易的试点。
[关键字]人寿保险;次级市场;保单贴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