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到青岛的当天下午就到了栈桥,首先看到的是大海,越到栈桥的附近就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随着人群前行,在宽8米,长不到500米的栈桥上漫步也没有特别的感觉,栈桥不就是一座桥、一个亭、一群人。桥的尽头是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翘角重檐建筑,端庄地安坐于碧波之上的回澜格,遍遍的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在海岸周边众多欧式建筑衬托下,尤显别致。亭内是有关栈桥的展览 展品不多却把青岛的建制、栈桥的缘起、栈桥的无字碑介绍的祥尽,使我重新认识这小小的栈桥确是是青岛的象征。
栈桥的缘起:青岛“铁码头”就是栈桥的前身,是晚清时期继旅顺口小雷营及码头、大连湾柳村屯水雷营码头、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铁码头之后在中国北方沿海建造的又一座海军专用码头,是专为守卫胶澳的“水雷营”下雷船装卸鱼雷和加装燃煤而建造。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