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噶千语录-6:「傲慢与嫉妒」
标签:
转载 |
![]() |
噶千语录-6
傲慢与嫉妒
|
傲慢与嫉妒不易察觉,有时候出现时是一种隐隐的不悦感。例如,假如有人赞美你,你会觉得很舒服,但如果那个人接着说:「你很好,但是他比你更好。」那时候你可能就会觉得不太舒服了。我们通常不喜欢听到赞美他人的言词。若是如无法及时察觉这种微细的傲慢与嫉妒,就会逐渐养成耽执于自己的快乐而视他人为敌的强烈情绪。这一切的根源,是对自我的执着。
事实上,当他人责怪你时,若是你没有过失,他人的责怪并不会使你变成有过失。当他人赞美你时,你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更有功德。不论人们对你的评价为何,事实上并不能使你的过失或功德有所增减。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是否有过失。如果你并没有他人所指控的过失,那么你无须感到难过,因为他人的批评不会让你变成有过失。如果你确实有他人所指控的过失,那么指出你过失的那个人便是帮助你进步的良师益友。大圆满巴珠仁波切(Patrul Rinpoche)曾说:「勿思己功德,勿思他过失。勤观己过失,勿观他过失。」
察觉傲慢与嫉妒等微细念头的生起很重要。这些情绪特别难以察觉,因此你必须勤于保持正念。当这样的念头生起时,你必须运用方法将它舍弃。理想上,你从察觉而消除这样的念头。若你已经修持过正念的觉性,你会在念头生起的那一刻看见念头,并认出它的空性本质。如果你可以认出这一点,那么念头就不能支配你。念头无法从任何地方影响你。如果你的正念仍不够坚固,你可以运用菩萨道的方式,思维对方是你的母亲、好友、孩子,而向对方生起爱和慈悲。
如果在某些情况下这么做太困难,你可以应用别解脱道的方式,思维这种情绪的过失,了知随着情绪去造作行为将会堕入下三道。你应在烦恼出现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运用。你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去修持,这就有如小孩应该穿孩子的衣服,而大人应该穿成人的衣服一样。小孩若是穿上大人的斗篷一定会有麻烦。总而言之,佛陀说:「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依怙主噶千仁波切「慈心、悲心与心性的叮咛」
藏文译入英文:
Ina Bieler
英文译入中文:
法寿
文字校对:一僧、尼玛雍措
.............................................................
中文版欢迎转载与转寄,但不得转作其他用途。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本博客,并附上链结以便您的读者追溯原文出处。
请勿擅自修改翻译内容。如发现错误,欢迎来信告知以便我们勘正。谢谢!
英文翻译著作权
英文版允许转寄,但不得作为其他用途。
如您想订阅繁体中文《Gar
Quotes
加入我们的电子邮件订阅名单。
简体中文则可以进入噶千语录微博:
http://www.weibo.com/u/2847925630?topnav=1&wvr=4
加入为您的”关注“网页。
如您想直接订阅英文Gar Quotes,请利用以下链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