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遵化清东陵(1)以顺治帝孝陵为中轴线宏大的主神路
标签:
旅游 |

在河北遵化市和易县境内有两处清朝王室陵墓群,分别称清东陵和清西陵。清东陵远远望去,整个陵区沿着燕山余脉昌瑞山而建,着意山川形势的自然美与建筑景观人文美的和谐,达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目的。而这里的石牌坊和神路都是处于孝陵的中轴线上,而且,其宽、长都是首屈一指。
正门为大红门,是孝陵的门户,也是整个陵
区的门户。

清东陵以世祖顺治陵(孝陵)为中心,共有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等帝陵5座,后陵4座,嫔妃园寝5座,公主陵1座。在此埋葬着五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一位阿哥。规模宏大的清东陵,方圆250平方公里,在绿树浓荫之中,一座座黄瓦红墙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而气氛肃穆。

孝陵位于昌瑞山主峰南麓,南达金星山,居清东陵中心位置,其间6000多米,将清东陵全部建筑扼控起来。其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5间6柱11楼的石牌坊、下马牌、大红门、风水墙、具服殿、神功圣德碑亭及四隅华表、18对石像生、龙风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神道碑亭等都处于孝陵中轴线上。


孝陵是清王朝入关后第一帝顺治及其两位皇后的合葬墓。为了表示历代帝王之一脉相承,代代永盛不衰,便以孝陵主神路为中轴线,为主干线,将两侧帝陵之神道串连起来,左右排列,整体布局庄严和谐、宾主分明,气象庄严但不失和谐。而各帝陵之后陵的神路又与本朝帝陵神路相连,形成疏密有秩,纵横交错的神路网。


孝陵石像生为清代早期石雕作品,线条简洁明快,刀法遒劲有力,使立者威猛凶悍,卧者安然恬静,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反差。陈列于墓穴之前,作为一种仪仗,表明墓主的身分和地位,石像生中有石人石兽两种。

石人也叫翁仲,翁仲是秦代人,姓阮,身高1.3丈,凶猛彪悍,百战百胜,死后,秦始皇曾下令立其铜像于宫门外,以震慑歹人。后来人们便把墓前的石人称为翁仲。6对人物雕像,武者则顶盔贯甲,横眉张目,似恶煞,似猛虎;文者则捻珠羞目,耳垂神安,沉稳练达之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仍然是一种鲜明的个性反差。这6对人物所着服装、佩饰又不鲜明地反映出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的独有特征。


“五音桥”:有七孔,又称七孔拱桥。全长111.60米,宽9.10米。称之为“五音桥”,是因为如果你用小石块敲击桥的栏板,会发出金属般清脆的响声,而且,方位不同,所发声音各不同。据资料介绍:“五音桥”的石料很独特,它含有50%的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坚质石料。特点洁白典雅,质地细腻,不易风化,撞击时会发出金属一样的脆响。
大红门前有石牌坊,是五间六柱十一楼的石结构建筑,面阔31.35米,高12.48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