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车司机熟练驾驶着他的小车,并热情、主动的介绍车外的戈壁滩。初踏茫茫戈壁,一望无际,天苍苍、蓝天、白云的景象映入眼帘,过不了多久,好奇、兴奋、自由、奔放之感却刹那间被烈焰击退。窗外满眼的是干裂的黄土地,方圆几十公里没有水源也没有树木,褐色的沙石地上,三三两两的几丛骆驼刺样的耐旱植物,在这杳无人烟的荒漠,三、四小时的车程偶尔看到三辆奔跑的汽车,让人感觉沮丧与颓废。这一切却是为了去体会“春风不度玉门关”和“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境。

敦煌95%的地貌都是戈壁滩。所谓戈壁滩,就是混杂着沙尘和小石子的荒原,基本上可称为不毛之地。当然偶尔也能看到其中的一小片绿洲,绿色在这里实在是太珍贵了。左右两侧都是连绵不断的山脉,南边是祁连山、阿尔金山脉,北边也有很多山脉,而甘肃就是夹在这两座山脉中的一条狭长地带,所以形象的称为“河西走廊”。这里的山和南方的不同,山形俊朗,没有绿色的点缀,干净利索。

说起长城,一般想起的是“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的明长城。我今天去的是早在明长城一千三百多年的汉长城。不过因为失修,风化得厉害,今天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了,有谁会想到这里曾经是刀光剑影的战场呢?

汉长城在玉门关以西5公里处,有一段全国最独特的板土芦苇筑成的汉代长城,现仍保存完整,并配有峰燧旁点火用的积薪垛多达15堆,大者长2米,宽1.5米,高1.3
米以上,凝结为化石般坚硬 .

伫立在汉长城旁的烽隧上,极目远望,满目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莽景象,使人产生一股思古幽情,古往今来,多少爱国将士为镇守长城边关征战殒躯,长卧沙场,李广、卫青、霍去病、班超这些大汉的铁血男儿曾经在这里戌守的长城下又掩埋了多少无名将士。又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吟歌赋诗!

资料说明;敦煌境内有300多华里的汉长城遗址。这一带汉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条长城,东起辽东,经阴山,河西走廊,向西延伸到新疆,同时在阴山以北为加强防御,增修了两道平行的外长城,总计长度达1万"公里”。可以想象这样伟大的创造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财力!

望着用稻草和泥巴混合而垒成的汉长城的遗址,我仿佛看到两千多年前汉军和
匈奴在这里厮杀争夺的情景,这里不知道掩埋了多少梦里人的忠骨。

早在西汉时期,中原五朝为了抗御匈奴的骚扰,加强边塞设防,对内安百姓生活,巩固中央集权,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于汉武帝元鼎四年,由秦长城的终点临洮开始,经河西走廊的张掖、额济纳旗、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直至敦煌境内筑起了一条近千公里的长城(全为树枝、草苔与黄泥层层相压而成),这就是汉长城。当初沿着长城,曾是“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2000多年来的风雪跌宕,大多已夷为平地,还有一小段比较完整,这就是玉门关西部的遗迹“汉长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