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木刻——河南 开封 山 陕 甘会馆
					
											标签:
																				
                            山陕甘会馆99c宋体牌楼中山王旅游 | 
					
 
 
- 
明末的崇祯十五年,黄河水患,汴城被淹,直到清初,开封城仍是废墟一片。经过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到乾隆年间,开封日渐繁华,南来北往的客商纷至沓来。起初是山陕两省的富商为扩大经营,保护自身利益筹结同乡会,后又加入甘肃籍商人,遂名“山陕甘会馆”。 

最精彩的是殿檐下的装饰木雕。木雕为镂空透雕,上下宽度达170厘米,雕刻题材有象征吉祥如意各种瓜果、花鸟、动植物、山水、人物、神兽、龙凤等,雕刻技法精湛,其景物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加之丹青彩画,以砖、石、木雕艺的"三绝"誉冠中原。 
这组雕刻最为精彩,采用圆雕手法,将龙头悬空处理,是一组成功的杰作。会馆的雕刻艺术像个百花园,奇花异草,五彩缤纷:也像个动物园,祥禽瑞兽都有。 尤其是大殿檐下两侧的二龙戏珠、凤凰牡丹,雕刻得最为精彩。苍龙腾云驾雾、凤凰振翅欲飞。龙头凤首突出于画面之外,伸向空中。工人们匠心独到地采取圆雕手法(民间称为悬雕),使龙与凤的造型适应多角度欣赏,这样的技艺手法使龙凤更具立体感、韵律感、跳跃感。 山陕甘会馆会馆又称"同乡会",是旧社会都市中同乡或同业的民间性团体。"会馆"之名始见于明代,清。会馆多是外省官僚士绅的组织。建筑形式为一处庭院式建筑,建筑装饰艺术成就最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还是属于木雕。 


主体建筑如照壁、戏楼、牌楼、大殿等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建筑之间以檐廊串联,整座建筑群整齐而精致。进入会馆,迎面是戏楼。戏楼又称歌楼,旧时每逢节日、祭祀、还愿、祝寿等活动,这里均有精彩演出 照壁临街而建,绿琉璃瓦,显得方正庄重照壁又称树屏、照墙、影墙,俗称“影壁墙”。照壁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有的照放在大门之内,也有的放在院落门前,其功能是建筑物前的屏障,挡住外人的视线,使之不能对院内一览无余,又成为人们进入院落前停歇和整理衣冠的地方。照壁的正面壁体上有开封市著名书法家陈国桢先生精心书写的“圣地”两个一米见方的大字,遒劲刚毅,颇见功力。背后是他书写的“忠、义、仁、勇”四个大字,成为会馆一景,不少游人在此驻足留影纪念 

 它位于中轴线之北部,拜殿之南面,为三间六柱五楼不出头式,歇山顶。平面布局呈形,三柱一组,三角鼎立,呈鸡爪状,故汴城人士称“鸡爪牌坊”。牌楼:又叫牌坊,是一种纪念性建筑物,用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会馆牌楼是为歌颂关羽的情操和品德而建的。 
大殿的建筑最为豪华壮观。屋顶正脊为镂空的龙凤牡丹,正脊中间置狮驮宝瓶,檐角置走兽狮、吼、马、羊、鱼。垂脊置仙人,两边置龙形大吻。正脊中间置手卷式匾额,琉璃烧制,行书“城圣大帝”四字。两山的“悬鱼”上书写八个大字,东边为“公平交易”,西边为“义中求财”。这是其它会馆所不具备的。大殿檐下雕刻有七层木雕,题材丰富、新颖别致、鬼斧神工、最为精彩。 穿过戏楼的门洞,正对的是牌楼和大殿。大殿是会馆最主要的建筑,殿内供奉的是关公像。这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关帝庙。山、陕、甘三省商人的聚会场所的主要建筑为什么是关帝庙呢?这需要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说起。关老爷就是山西解州(今运城)人,关公也是财神,可以保佑商人,山西人对他自有其特殊的感情。关羽是封建社会中忠义的化身,商人重义,故山陕商人在其会馆内修建关帝庙,隆重祭祀关帝,求其保护降福,就不足为奇了。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