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中岳嵩山的场所,依山势的倾斜坡度,由低到高,逐层左右对称的古典建筑。远远望去翠柏掩映,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是五岳之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幷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位于中岳嵩山太室山东麓的黄盖峰下,距登封市区一公里。在登封乘6路小公交可到。持年卡进景点。
中岳庙始建于秦,其前身为太室祠,是祭祀中岳嵩山山神的地方,也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历史上最高级别的礼制建筑群,并是中华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


进入名山第一的大牌楼,眼前气势恢宏的古建筑一下子把您引入北京故宫的视觉,那殿、宫、楼、阁、坊、亭、台、廊庑、门庭,等达39座400余间,古代碑刻73品,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110年到公元1908年,有可查的就有65位皇帝近200次到中岳进行祭祀。因中岳庙建制是清乾隆年间按着工部营造的官式作法重修而成,形制似北京故宫,故有“深山故宫”和“天中小故宫”的美称。


进入庙中,翠柏蓊郁,碧瓦晖映。“路从古柏荫中转,殿向云峰缺处开”古柏苍皮溜雨、老干嶙枝、姿态奇特、形状各异。有的龙飞风舞、有的铁骨嶙峋、有的腹空枝屹,犹如人工雕形造像,千姿百态,魅力诱人。


中岳庙有“举目观看五岳山,百步登完四岳殿”也就是五岳图和四岳殿,它的由来是宋真宗修茸中岳庙时,出现了一个故事。淮南有书生郑雨田,虽家境贫寒17岁就进了秀才,20岁进京赶考带老乡凑的几两银子上路,一路解救过三个更需要帮助的人。经过殿试得了头名状元。当时真宗皇帝 有个女儿年满16岁,真宗想从状元、榜眼、探花中招一人作驸马。同傍“探花”是御史翟贵北的外甥,他心生一计,应让他们各办一事,谁办的好、办的快招谁,宋真宗就照他的话办了。

那一年重修中岳庙郑雨田接旨修中岳庙,仅用三年一个月时间全部竣工,翟贵北的外生还没办完,便又想出怀点。他说;“万岁!御驾何不带领公主亲赴中岳,赏美景,和验察郑雨田的修庙之才,听说新科状元郑雨田有挟山移景之术,万岁游中岳时,何不同时赏赏五岳山、登登四岳殿!“宋真宗说;”他有此奇才?”翟贵北说;“有!万岁不下旨,此人不会轻亮其术。”

郑雨田接到“三个月驾临”,在回中岳庙途中就像丢了魂,头一“轰’栽下马来。昏迷中便听到三个人喊,“恩人,恩人”,原来是他进京赶考被救过的人。这三人是工匠。在他们的帮助下按期完成了,在一块矗立的石碑刻有五个篆体字样图上书;“五岳真形之图”,东西不到百米的有四岳殿。


明万历三十二年,河南监察御史方天美,又在五岳真形图下,刻记上五岳演义性传说,现在此碑扔然矗立在中岳庙四岳旁。

游览中岳庙要特别关注这里的柏树,这是一大亮点。中岳庙号称有三多;古柏多、神像多、碑刻多。自古以来就是柏树的世界。现在更是柏树参天,且不说太室阙至翁仲亭600米长的柏树长廊,而进如大门——名山第一坊,就会被琳琅满目的古柏所吸引。庙内共有3000余棵白树,其中汉代至清代的古柏就有330多珠,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多,侧柏、刺柏、血柏、桧柏、龙柏、香柏、地柏等一应俱全,古柏中最高的达14.5米,最粗的树围达6.2米,堪称柏树家族博物馆了。






中岳庙影壁 图腾:怪兽 图腾:二龙戏珠 宋代铁人:是中岳庙的镇庙之宝。到了中岳庙一定要看的。
...中岳庙背靠太室山,峰峦耸峙,高出云表.登高远眺,四周山峦起伏,山下绿树烟村,岚光霞彩,尽收眼底.俯瞰整个岳庙,翠柏掩映.....




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竣极门、嵩高竣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从中华门起全长13华里,面积十万多平方米,是中岳中现存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藏经阁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