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出蒿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扬的《牧羊曲》依然让人心如潮水。少林寺的秀丽景色早已从这首优美的歌里栩栩如生地萦绕心怀。有着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的嵩山更是我的向往。


   
沿着嵩山的栈道往前走,经常可以看见介绍地质特征的牌子。但是移步换景,山势各异,让人赞不绝口。即便不懂得那些专业地质名词,也能清楚地看到那些层积的岩石,本来处于水平状态,却被造山运动推到了几乎垂直的位置,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代五个时期的地层,嵩山都能见到,因此地质学家把嵩山称作是"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沿着修在半山腰的高等级青石栈道走进大山,背依绝壁,面向万丈深渊,放眼看去,没有恐惧,从山上索道站向东南走几十米便是梯子沟,从梯子沟起,开始游走在半山腰,自你抬头看山的第一眼,目光就再也不能收回来了。但是,切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那触目所及的山崖是手中相机,想停下来也停不下来。
              

   
嵩山实在太美了,美在它的山体有着华山不及的巨型褶皱;美在它的岩石林立,就像书架排列有序的书籍,可称之为书册岩;美在3000米栈道凌空飞架半山腰。嵩山形成的奇峰怪石地质学家称:中国唯一,世界无双。形成的“壁立千仞,陡、险、峻无与伦比的华夏奇观”!

   
嵩山的地质变动已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演化,汇集了从太古宙(36-28亿年前,生命起源时期),远古宙(25-6.8亿年前,原始真核生物演化时期)和显生宙(5.4亿年-260万年前,生物显著出现时期))以来形成的“壁立千仞。
 
            
              

   
少室山与华山不同,在三皇寨景区登山是不爬山顶的。全部游程都在半山腰的高度上。到了这里,就不再有山路继续向上攀登了,而是在山崖上开出一条栈道,基本上是水平方向地前进。从栈道的栏杆向下看去,是万丈深渊,向上看去,也是绝壁千尺。我们是不折不扣地站在悬崖上了。
         


   
在岩石峭壁上修出的栈道,就给我个下马威.手足并用地爬也就很自然的.
“三皇寨”景区与少林寺景区相通,以奇,险,怪,秀而被誉为国画,三千米栈道穿梭于山腰,有五平方公里无人涉足的原始森林”.我是越往上爬,越体会到了其奇,险,怪,秀。悬空栈道更是巧妙,在滑溜溜笔直的山体上建构人行栈道,底下仅用支柱支撑。栈道看似险峻,其实还稳当。
            
  
 那些层积的岩石本来处于水平状态,却被造山运动推到了几乎垂直的位置
              



 
   
云雾为嵩山带来神秘感,走在其中,有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山路曲折起伏,时而走在栈道之上,时而跨石桥而过,时而穿石级而上。

              

   
登临嵩山,突然明白为何山水墨画,为何是黑与白的艺术,你看这山,简直和古人的山水画一个模样。这少室山自身便是一幅艺术作品,而且自然,有灵气。
             
“三山五岳”。 “三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名曰蓬莱、方丈、瀛洲”,“神仙”居住的地方也。
“五岳”;则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封禅祭祀的地方。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虽不是我国最高峻的山岭,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就显得格外险峻了。《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岳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中岳嵩山的特点,实则“奥”字可当,雄险有之,奇秀有之,景色奇丽,奥妙无穷。
              


   
从少林寺往西南方向登钵盂峰,峰顶有一座佛殿,这就是二祖庵。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向菩提达摩学佛,断臂得到衣钵真传后,就在此养伤。殿前有四眼井,传说是慧可所凿。这四眼井相距甚近,但水味各异,名为“卓锡井”,当地人也称“苦、辣、酸、甜四眼井”。


          
到南天门 
下山要走486级台阶的好汉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