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螺坑第一座土楼叫步云楼,就是那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全楼有4部楼梯。取名步云,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灿夺目,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之间激越地奏响。可是这天外奇观似的土楼群只不过是一支黄氏客家人世代居住的民居。
公路随着山势蜿蜒而下,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田螺坑景观魔术般地不断变幻,圆楼时而在前时而退后,方楼时而隐蔽时而暴露,来到坡底公路上,抬头往上一看,田螺坑土楼群犹如小布达拉宫横空出世,巍峨耸立,庄严肃穆,在阳光里一派金碧辉煌。导游很形象的概括为:上看是平面,侧看成条线,下看是宫殿。

果然,步云楼还在兴建,族人又有了财力,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夯建新一座圆楼,叫和昌楼,也是三层高,每层22个房间,设两部楼梯(可惜步云楼与和昌楼在1936年被土匪烧毁,1953年原址原样重新修建)。


1930年,步云楼的左上方又建起了一座圆楼——振昌楼,还是三层高,每层26个房间,1936年,一座叫作瑞云楼的圆楼又在步云楼的右下方拔地而起,高还是三层,每层26个房间,最后一座文昌楼建于1966年,准确地说它是一座椭圆形楼,仍旧是三层,每层有32个房间。


车过南靖云岭,满山遍野一派葱绿,大块大块的树林在半山云雾缠绕中起起伏伏。山岭下不断地冒出方方圆圆的土楼,恰似从地上长出来的蘑菇,或者是天上掉下来的飞碟,感受着土楼群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