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大红袍

(2010-02-10 07:04:07)
标签:

大红袍茶树

武夷山大红袍

书生

游人

旅游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大红袍下有一古朴简洁的亭子,充满着浓浓的山野情趣,是游人品茗观景的好场所。凡来武夷山的游人,都是以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亊,说实在的初看到时真有点失望,但是,你了解了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的内涵、和它那神秘的传说,会坐在简洁的亭子里细细的品茗观景。大红袍养胃极好,喝第一口,有点焦味,再喝二三口会有点回香,齿间还有香味。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到武夷山的游人多是去看山、看九曲溪的,但到了武夷山如果不去拜访大红袍,游程就少了灵气。前往大红袍的路是一条小径,那是一条幽幽的、潮湿的见不着太阳的小径,有的地段山壁之间只能容一人通过,并有小溪,绿色遮蔽。还有山寺为邻,一路禅意缭绕。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通往大红袍景区的道路旁有几处摩崖石刻,还有尊弥勒佛。佛字岩石的巨形“佛”字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笔。字高11米,宽9米,相乘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现在市面上卖的大红袍茶,是武夷山的茶人们用无性繁殖培育的大红袍二代,集茶人之心血,承母体之精华,让这昔日的皇家贡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因游人少,在幽深、满眼绿色的峡谷中惬意的行走中,猛然出现一空旷处,仅有的一棵鲜艳的红树叶非常醒目,峭壁上的十多方摩崖茶诗也赫然入目,字迹有真草隶篆集范仲淹、苏轼、朱熹等宋 元 明 清文人騒客之杰作。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在叫作九龙窠峡谷的一个丹霞崖壁上,终于见到了已经有340年历史的极为名贵的6棵原生大红袍母树,纤细低矮,其貌不扬。因那狭小的空间,紧紧地挤挨着。九龙窠是一条清泉渗流的峡谷,大红袍生长地方海拔600多米,溪涧流泉,气候温和,雨时充沛,云雾缭绕,气象万千,这里的土壤是酸性岩石风化而成,山顶终年有水滴落,两旁岩壁直立,日照正常,气候变化不大,很适合茶树生长,因这独特生长环境,才使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卓著的药效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神奇的茶树大红袍它有与众不同的生长环境。茶树长在岩石上,吸取风化的岩石颗粒中营养生长。新春萌芽的芽稍呈现出宝石般的紫红色,满树的幼叶在乳白色的雾霭中,红艳像神话中闪着红光的宝树。在生长期叶子中间为绿色,叶边有一圈红色,红色包围绿色,因此取名大红袍。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传说中的大红袍多了几分神秘,而现实中的大红袍更让人称奇,大红袍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极品的大红袍以卓越的品质赢得盛名,更因稀少显的珍贵。莽莽武夷山现存6棵340岁的原生大红袍,每年产量不足500克,在2002年的拍卖会上20克原生大红袍竟拍出18万元天价。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有着许多版本的传说,而流传最为广泛的是“状元篇”,相传这六颗大红袍为当地寺庙所有,有一书生进京赶考途中,被蛇咬伤,又累又渴倒在大红袍茶树地下,天心庙的老方丈发现后用大红袍茶叶捣成汁,帮他处理伤口,泡茶让他服用,治好了书生的病,书生许愿金榜提名时一定回此地还愿。后来书生真的金榜提名,于是回到寺庙感谢方丈,并来到大红袍茶树生长的地方,将自己的红袍子盖在茶树上面,于是后面的茶叶就有了大红袍之名,茶叶也变成了现在的红色包围着绿色。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前往大红袍的路是一条小径,那是一条幽幽的、潮湿的见不着太阳的小径,有的地段山壁之间只能容一人通过,并有小溪,绿色遮蔽。还有山寺为邻,一路禅意缭绕。
           神奇的“茶中之王”——武夷山 <wbr>大红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