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著名诗人路易艾黎,他在中国住了数十年,并且是中国历史上最疯狂的年份1966年,不知是叠翠的南华山打动了他,还是清幽的沱江水陶醉了他,赞叹的说:"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镇,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一个是风凰”.另一位是文学名家沈从文的故居。打动了去风凰城的决心,其它是带着对风凰城的一派茫然无知走进湘西风凰城。
湘西风凰城是一座风情别具的古城,因城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风凰,以此而得名。为了旅游方便构买了148元的风凰古城旅游手册的门票,含9个景点,有一品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恕、民族英雄
郑国鸿、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 熊稀龄、文学名家
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这里人杰地灵,名贤辈出。古城的人文景观内容太丰富了,这也是我感兴趣的浏览内容,只好请导游细细品味风凰古城。
这座古宅是沈从文那曾经声名显赫的当过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因觉官海莫测,辞官归田,于1886年建成的小院。随着时代变迁这座古宅曾几度易主,住过66户人家,180口人。1982年沈从文返乡时,旧宅依然不姓沈。1988年政府出面收回,维修成现在的沈从文故居。
沈从文故居位于南中营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木质结构清代建筑的四合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正房三间,左右厢房各四间,房屋矮小,虽无雕龙画风,但显的小巧别致,古色古香。特别是雕花的木窗带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就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他的童年。
在导游的带领下一天时间把城内的人文景观浏览了一遍回到住地的沿江的吊脚楼,听房东讲;沈从文墓地就在不远处,一听来劲了,冒着小雨沿着河边的石板街不多久就到了听涛山,沈从文墓地。1988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其骨灰一部分撒在沱江中,一部分葬在听涛山下。
沿着山路而上,山腰间,有一块碑,上面是著名画家黄永玉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立的,碑文是:“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再左转弯,眼前即展现出一块狭长的草坪,几乎不能相信那是一个墓地,没有围栏,没有坟墓,随意地搁置着那么一块并不灿烂夺目的天然五彩玛瑙石,状如云菇,高1.9米,宽1.5米,厚90公分,重六吨。碑石正面,有沈从文手迹,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是沈从文的姨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允和女士,撰联并书“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由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换章教授镌。
站在这个简陋的墓地前,品味所有的他的亲人的题词给我震撼。这位文学大师,不仅是他那几乎家愈户晓的《边城》和《长河》,国内外游人来此瞻仰甚多,他们题诗泼墨,歌颂沈从文的品格。当他在文革中一度被派去打扫北京的女厕所的时候,他给黄永玉的信却是:一,充满爱对待人民和土地;二,摔倒了,赶快爬起来往前走,莫欣赏摔倒的地方,耽误事,没停下来哀叹;三,永远地、永远拥抱自己的工作不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