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析《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批判性和童话的美学特质

(2008-06-23 15:25:42)
标签:

文学研究

卖火柴的小女孩

批判性

童话

美学特质

杂谈

分类: 文学研究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他发表了童话集《新童话》,这是他的童话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他这时期所写的童话之所以称为“新童话”,是因为这一时期的童话在题材、主题、内容和思想上都与之前的有所不同。在这一时期,他的注意重心转向了与都会生活有关的种种问题,往现实方向前进。他根据“最出色的童话恰恰是从现实生活中生长出来的”这一原则,把历史事实、丹麦民众和其他国家的生活作为题材,融贯了自己新的审美理解,形成一个十分广阔的童话艺术空间。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童话,也是他所写的最具现实批判意义的一篇童话,

安徒生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把一个可怜的穷苦女孩在平安夜冻死的故事讲述得凄美感人。

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用短短一千多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天气冷得可怕的除夕夜,有一个穷苦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着火柴。由于跑落了鞋子,她觉得更冷了,但因为她没有卖出一根火柴所以她不敢回家——她怕被父亲打。于是,她只能躲在街上的一个墙角里用火柴取暖,结果她还是活活给冻死了。在这里没有复杂的情节,故事显得朴素简单。除夕夜,这本是一个多么祥和、快乐的夜晚,每家每户都在家中围火团聚,乞求来年平安祥和。但在这样一个夜晚,却有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冻死了。

安徒生讲述这个故事,为的是批判当时那种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揭示旧社会贫富悬殊的问题,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穷苦悲惨的生活。

《卖火柴的小女孩》不仅在内容和主题上具有批判性,并且其写作也有利于突出批判性这一特点。安徒生在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注意运用渲染和衬托的手法,这对深化主题、揭示作品的批判性具有重要作用。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开篇,安徒生便描绘了这样的自然环境:“天气冷得可怕。正下着雪,夜幕开始垂下。” “在这样的寒冷和黑暗中,一个光头赤脚的穷苦小女孩正在街上走着”。安徒生在这里运用了烘托的方法来渲染人物活动的环境,这有利于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也为她的冻死制造了可信的环境。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衬托手法的运用可谓贯穿了全篇。

当小女孩在街上受冷受饿时,街上房子里的人们在干吗呢?“所有的窗子都射出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肉的香味”,原来除了小女孩,所有的人都快乐地在家中享受除夕夜的晚餐,社会竟是这样的不平等。这就是烘托,安徒生用其他人的幸福处境来突出小女孩的悲惨处境。还有,当小女孩划亮火柴时她分别看到了四次幻象:第一次是火炉,第二次是烤鹅,第三次是圣诞树,第四次是她的外祖母,这四次幻象所显示的生活比起小女孩当时的境况,是一种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也是一种烘托,即用虚幻的美好情景来烘托小女孩悲惨的现实处境。这种烘托的手法在这里十分有利于深化主题,揭示作品的批判性。

儿童文学必须具有几个美学特质。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只具批判性,那它不能成为一篇童话故事,更不能成为这样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把批判性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相融合得非常好。

首先,儿童文学必须具有“纯真”的特点。儿童的世界总是那么纯真美好,纯真自然也成为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追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纯真”主要体现为小女孩在划亮火柴时的美好幻想——所有的美好的幻象,是小女孩美好愿望的显现,幻想是她纯真心灵的自然流露。

其次,儿童文学总是表现出一种稚气而拙扑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与古典主义以来传统文艺精巧、别致的表现形态大异其趣,而与原始艺术及其美学风格十分相似。对于儿童文学来说,稚拙是它的一种艺术本能,一种美学天性。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写作尽管趋向于现实主义,但安徒生并没有忘记童话的这种本能和天性。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段,小女孩在穿过大街时,两辆飞快闯过来的马车吓得她把鞋跑落了,结果,一只鞋不知道哪去了,另一只被一个小男孩抢跑了。小男孩要一只破拖鞋来干吗——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的时候,他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摇篮用。破拖鞋当摇篮,这在成年人看来是非常可笑的,并且,对于一个思想成熟、有同情心的人来说,抢走一个极其穷苦的小女孩仅有的一只鞋子是一件十分可耻的事情。然而在童话中,在这里,没有严谨的逻辑,没有深藏的城府,这样一件事是一种最自然、本真的生命意趣的飞扬显现。

再看另外一处。小女孩跑落了鞋子,于是光着脚走在雪地上,她冷,又因没有卖出一根火柴不敢回家,面对这样的悲惨状况,她没有多想,只是在街上的一个墙角坐了下来,并且划起火柴,开始她美丽的幻想。面对沉重、艰辛、悲惨的生活遭遇,小女孩没有欲说还休的人生感叹,有的,只是一派稚拙纯朴的生命气象——一种本真的生活态度,充满童趣的美妙的幻想。这种生命初始和成长阶段中的稚拙情态,就是儿童文学稚拙美的内容。

至于“欢愉”,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欢愉体现在小女孩的幻象里。烤鹅“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蹒跚地在地上走着”……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任何小孩想到这样的情形都会愉快地笑出声来。而“变幻”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也体现在小女孩的幻象里,火柴的亮光变幻成火炉、烤鹅……这一点不用多说。“朴素”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则表现为故事语言的自然、淳朴。

总而言之,《卖火柴的小女孩》虽只有短短一千多字,但这些文字既能体现故事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又极具童趣,符合儿童文学必须具有的美学特质,因此《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受儿童的喜爱,成为一篇具有现实批判性的、极具特色的一篇著名的“新童话”。

 

参考文献

[1]安徒生.安徒生童话[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

[2]黄云生.儿童文学教程[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