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四)
标签:
美好中华首博 |
分类: 美.好.中华 |
漆案双头四角镇墓兽
http://s16/mw690/001wEgMnzy7fYq4jacD1f&690
楚人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他们信巫好鬼,崇拜多种神灵与老庄之道。他们所做的器物形态奇特、颜色丰富,构思于人神之际,取材于真幻之间,令观者目夺神骇。
这几件是荆州博物馆的明星展品,常年飘在外面外展。来自战国中期的楚国贵族墓。
楚人确信神灵和先祖的存在,在墓中放置镇墓兽,可以辟邪压胜(厌胜法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当时认为运用此法就能诅咒制胜,压服人或物。),对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我们往往称之为“守护灵魂的神物”。
虎座凤架鼓
http://s10/mw690/001wEgMnzy7fYqaHT4J89&690
http://s12/mw690/001wEgMnzy7fYqbhvFFfb&690
楚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呢?
简单的言语解释:用什么方式让这件东西变得更加神圣?
把我们眼里看到的熟悉的形象重新组合,上升出它的新的不同的意义。
这件虎座凤架鼓,下面是虎,虎很厉害,之前发生过很多不好的事件,足以说明人和虎相比,人搞不定它。两只虎放在下面,上面是凤,楚国一向有崇凤传统,凤鸟为至高无上的神鸟,地位堪比中原威力无边的神龙。把熟悉的形象放在下面,信仰的形象放在上面,直接说明什么是有力的,什么是代表权力的。凤,来源于孔雀,这里再作重新组合,翅膀上进行了新的凤纹的描绘,并且头部又加了两个耳朵。
这种以虎为座、凤鸟为架的悬鼓,是楚国特有的一种乐器。同类型器物均出土于楚国贵族大墓,可知当时只有王室及高级贵族才能享用。整体造型别致典雅,设计巧妙,是迄今发现的最精美的虎座凤鸟漆木架鼓之一。它不仅是精美的乐器和艺术品,更是灿烂楚文化的象征。
漆木器保存完好有两个条件:
要么完全干燥,类似新疆的环境,出土文物保存完好。
另一个就是保水,类似荆州墓葬的环境。早期的时候由于技术不佳,漆木器泡在水里很好,但捞起来即碎。现在应用置换的技术,使它完好地呈现。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虽然是穿越千年的东西,但实际上有科技含量在里面。
漆凤鸟羽人
http://s10/mw690/001wEgMnzy7fYqBamcFa9&690
http://s9/mw690/001wEgMnzy7fYqHSjkA88&690
http://s8/mw690/001wEgMnzy7fYqJOg7577&690
http://s1/mw690/001wEgMnzy7fYqJDe3S00&690
http://s9/mw690/001wEgMnzy7fYqMIuQo08&690
羽人是楚地巫风最盛时期最具创意的木雕作品,造型十分奇特。最底下是蟾蜍,蟾蜍代表月亮,也象征长寿。中间是展翅的凤鸟。凤鸟头上立一羽人。人形但是鸟喙,手指鸟爪形,身后有鸟尾,腿上还依稀可以分辨出羽毛的麟状,足是鸟爪。
羽人的出现与楚地流行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有关,也印证了史料文献中的记载。《山海经》中曾有云,在楚的发源地荆山,“其神状皆鸟首而人面”,更提到“羽民国”有“不死之民”,
布展老师介绍,大家也探讨了这件物品的用途。在他的头顶上有类似榫卯的结构,可能应该顶着一个盘形的器物。这就与“仙露盘”相似了。与那个时期的升仙思想,求长寿一致。
http://s7/mw690/001wEgMnzy7fYr5WarA76&690
http://s12/mw690/001wEgMnzy7fYr8kadJ7b&690
http://s7/mw690/001wEgMnzy7fYr6cwD416&690
铜人擎灯
http://s5/mw690/001wEgMnzy7fYrbBj1i44&690
东周时期是中国雕塑从附属于器物的浮雕逐渐独立为圆雕艺术形式的过渡时期,战国时期出土了许多具有雕塑意义的人的造型的青铜器,它们多是用作器物支架、灯具、车马器等。这件铜人灯具左手托飞鸟,右手擎灯,头挽右髻,深衣博带,发、须、眉刻画入微,深衣下部饰勾连云纹。灯座以三只尖嘴铜凤鸟为足,表面饰龙纹。反映了当时贵族与富裕阶层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无论是形象还是用途,青铜器都远远偏离了原来的礼器系统,日益生活化。
铜马
http://s10/mw690/001wEgMnzy7fYrdB3bHa9&690
马在古代号称“六畜之首”,是军事、交通的主要动力。战国时期铜马较罕见,该马竖耳,短腿,马尾成束,形体硕壮,身披甲胄,髹漆痕迹清晰可见,是楚地战马无疑。
凤鸟莲花形漆豆
http://s6/mw690/001wEgMnzy7fYrg3EsRa5&690
豆盘为盛开的莲花状,豆柄为一只羽毛鲜艳的凤鸟,凤鸟曲颈昂首,喙衔莲花;展翅蹬足,爪攫蟠蛇。底座为一条盘旋的蛇。此器物造型极富动感,构思精巧,举世无双。
漆扁壶
http://s4/mw690/001wEgMnzy7fYrmgAn123&690
漆木匜形杯
http://s10/mw690/001wEgMnzy7fYrnZ0Sdc9&690
漆木敦
http://s16/mw690/001wEgMnzy7fYrp9cnl3f&690
食器,仿铜敦制作。挖制,整器呈圆球状。盖与器身各饰3个“S”形夔龙钮,各有对称的2个环耳。盖与器身绘勾连云纹。
彩绘透雕漆座屏
http://s3/mw690/001wEgMnzy7fYrt2UHU62&690
http://s14/mw690/001wEgMnzy7fYrpXoIJ0d&690
这件小座屏是楚地特有的一种漆器,尚不明确其具体功用,推测是瑟架。这件小座屏包括斫制的屏座和透雕的雕屏两部分,通体髹黑漆为底,并以红黄两色漆绘制纹样,整器通透美观,是先秦漆器中的上品。楚地温暖湿润,物种丰富,飞禽走兽食物网复杂多样,这样的小座屏,生动的再现了自然界中猛禽捕食蛇的场景,但又经艺术化的加工,是木雕技术与写实艺术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楚人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两组大鸟,头顶上框,足、尾接下框,中间一组相对,两边各向外框。大鸟尾上立小鸟,两组相对而立,头接上框,尾接大鸟颈部,相对的鸟衔拧成三圈的蛇身,蛇头咬向鸟的足部。向外的大鸟亦衔蛇身,蛇头爬向外框。细节精彩,注意那些彩绘。
漆木樽
http://s15/mw690/001wEgMnzy7fYrAXHxY6e&690
酒器。器身圆形,有盖,盖上有兽形铺首衔环。腹外壁有对称铺首衔环,口沿及底铜箍,铜兽面矮蹄足。器表饰勾连云纹,铜箍表面阴刻波折纹、卷云纹,每两组相邻的纹饰不同。所以此件器物的纹饰,粗看具有整体性,细看又会有细节的不雷同,妙处在此。
漆木方鉴
http://s3/mw690/001wEgMnzy7fYrEXZ7A92&690
酒器,仿铜冰鉴制作。器身两边各有一木雕兽形耳,兽作匍匐状,另两边各有一环形铜扣手。器内外均髹黑漆,内壁口沿黑地髹红漆一周,器表以黑漆为地,用红、黄彩绘变形云鸟纹。
狼形银饰
大角羊形车舆银饰
http://s6/mw690/001wEgMnzy7fYrOczele5&690
http://s9/mw690/001wEgMnzy7fYrOJkrCd8&690
兽面金饰
http://s2/mw690/001wEgMnzy7fYrRuMlb61&690
格里芬噬虎金牌饰
http://s13/mw690/001wEgMnzy7fYrSksfW2c&690
高浮雕兽面纹金带钩扣
http://s11/mw690/001wEgMnzy7fYrTaIDE8a&690
错金银铁饰件战国 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墓
http://s10/mw690/001wEgMnzy7fYrUhhJ749&690
http://s13/mw690/001wEgMnzy7fYrUIsGwfc&690
龙形玉佩
http://s1/mw690/001wEgMnzy7fYrX40g090&690
http://s10/mw690/001wEgMnzy7fYrXuaKJ59&690
龙形玉佩,呈扁圆形,由内外两条双首同身的龙组成。一龙在外,双首相对;一龙在内,双首相背。同时内外两条龙的龙首也是相背的,这种连环组合很有意思。龙身雕琢谷纹。
神人执龙玉佩,由一人两龙两鸟组成。人居正中,龙鸟左右对称。人直立,身着右衽上衣,网格纹下裳,头顶圆环,两臂伸展,双手各执一龙。龙身虬曲,昂首卷尾,龙背各栖一鸟。细节、线条很有意思。
镶红宝石金戒指
http://s11/mw690/001wEgMnzy7fYs4BGA27a&690
木桶
http://s9/mw690/001wEgMnzy7fYs5oXMY58&690
鸱鸟形金饰片
http://s15/mw690/001wEgMnzy7fYs69IKy0e&690
依类象形
“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卜骨:占卜源自史前时期的前兆迷信,史前人类认为上天通过特定的途径和方式警示吉凶祸福。甲骨占卜习俗在公元前3000多年已出现,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和华北地区,在商代达于极盛。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商代晚期刻在卜骨卜甲上的甲骨文,在此之前汉字应已起源。虽然目前尚未发现确凿的夏代文字,但夏代晚期二里头文化已发现数以百计的卜骨,应已有相对固定的“卜者”,即当时的知识阶层。
商代占卜之前先将龟甲或兽骨整治平整,然后用铜钻在甲骨背面钻孔,在钻孔一侧凿出枣核形槽,再用燃炽的木枝在钻凿处灼烧,使甲骨正面爆裂出兆纹,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最后由卜者将占卜之事刻在兆纹附近以资验证或记录。“卜”字字形就是模仿甲骨裂纹,读音也是模仿烧灼爆裂声。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商代甲骨文系用铜刻刀刻在坚硬的甲骨上,因而笔划多为直硬的横平曲折,对汉字方块字的结构与书写传统影响甚大。
http://s7/mw690/001wEgMnzy7fYs7eGeW46&690
四十三年铜逨鼎:金文即铸造在青铜器上的纹饰。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是出土青铜器大都有长篇铭文,为研究西周历法、西周诸王年代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这件四十三年逨鼎铭文316字,记述了贵族逨因治理林泽有功,被周宣王册封、赏赐的史实。商周金文铸造前先刻于柔软的泥质模范上,比甲骨文易于书写,因而笔划更为严谨规范,结构更为合理美观。加之周代金文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对文法书体的规范性和美观性要求更高,进一步推动了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
http://s4/mw690/001wEgMnzy7fYsryEYre3&690
秦简: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秦篆堪称汉字的继承与创新阶段。为了书写方便而产生的汉隶在秦篆基础上又前进一大步,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