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茉莉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你收看本期的《文化禹州》,在大自然中有一种花,特别讨人喜欢,它没有牡丹的艳丽,没有玫瑰的浪漫,但它却饱含了一种质朴、淡雅的美。这种花就叫做茉莉花。今天节目中笔名叫茉莉花的女作家——张春红,最近,刚出版了自己的两本新书,她的处女作一经问世就赢得了不少读者的好评,这在禹州文学圈和教育界也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在本期的节目中,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这位才女张春红.
解说:当我们来到禹州市颍川中心学校,初次见到张春红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端庄、大方、优雅、热情,在三尺讲台上,她正在认真生动地为学生们讲语文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张春红用自己茉莉般的清新和自然,向学生们散发着知识的幽香。
解说:令广大师生们意想不到的是,女作家张春红就生活在他们身边。今年,4月中旬,张春红的散文集《走天涯》和小说集《人在驴途》,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个喜讯在老师中间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李晓慧同期声:
“这一次,她一次出了两本书,觉得非常惊喜,同时也觉得很受鼓舞,惊喜的是她的辛苦努力终于有了辉煌的成果。受到的鼓励是每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老师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奋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都能使梦想开花。张老师这样做直接的效果就是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近,而且非常形象的一个学习榜样。”
胡翠峰同期声:
“在这方面她能够把她生活的这种喜怒哀乐下笔成文,而且数十年如一日,能够坚持下来,对我们生活在她身边的同事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我觉得这就是榜样。今后对于同事们来说应该向张老师学习,把自己工作中的快乐,或者是令自己感动的这种事情,像张老师那样把它积累起来,更重要的能够下笔成文,我想这就是从张老师身上给我的震动比较大。对同学们的学习确实是一件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校长:李华伟同期声:
“春红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韧劲,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这种韧劲,所以说她的成功与她的辛勤努力和韧劲是分不开的。”
解说:被教师和校领导交口称赞的张春红,生于1969年,是禹州市颍川中心学校的一名骨干语文教师,现为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禹州市作协会员。读书已经成为张老师的一种习惯,中外名著以及张爱玲、三毛、李佩甫等作家的作品,只要是她喜欢的书籍都能买下来,细心研读,从书中汲取文学的养料,在长期的文学熏陶中,她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这为她今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她精心创作的文学作品,曾在各级媒体报刊上发表,这使她与文学有了更深的缘分。
张春红同期声: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会有真学问,这样我们的知识面会开阔眼界,也会开阔,对于我们的工作会有帮助。”
解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张春红老师喜欢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她常常在节假日跟随驴友去登山、并到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观光旅游,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优美流畅的文字记录并发表出来,让更多的人分享。
张春红同期声: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的各种活动中,而且会发现从中能发现很多种素材,然后能加工提炼,写成各种题材的文章,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对社会也是有贡献的。比如说周围的人,看到你的文章,她也会从你的文章中吸取到某些生活的经验,生活的状态和生活的方式,对他们也有引领作用的。”
解说:这本《走天涯》收录了张春红,近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涵盖读书、写作、生活、旅行等方方面面,生活气息和思辨色彩兼具,语言灵动飞扬,蕴藏着独到的女性气质。小说集《人在驴途》则是张春红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部小说以户外运动这个颇为时尚的领域作为题材,着力塑造了几个个性突出的红尘男女,以他们的爱恨情仇反映了都市生活面貌,展示中产阶层女性独特的情感体验、欲望追求、精神困惑与审美趣味。
包献珍同期声:
“它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是一部禹州文坛上出现的应该树一树的这样的作品。这是禹州文坛的一件喜事。”
解说:优秀的作品背后是张春红无数的付出和努力,为了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她每天晚上都要把今天令自己感动的事情,细心地记录下来,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敏感,谱写长一篇篇感情真挚、内容新颖的文章,她用自己的勤奋追求着心中的目标。
张春红同期声:
“古语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一个目标,要积极地去干,不能半途而废,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所以说如果爱好文学的话,要注意积累,勤动手,勤动脑,把那些能够引起我们重视,使我们感动的东西,及时地记录下来,慢慢修改完善。”
同学刘素枝:
“我和春红是同学,她很有品味,很精致,很洒脱,很善良,当然也很勤奋,有一句话这样说金子就在身边,辉煌不在远处,这就是我想说的。”
解说:能够创作出共计30万字的作品,对于张春红来说,是她多年追逐文学梦想,得到的艺术成果。我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郭水林,也是张春红的忠实读者,在作品未出版之前,张春红曾多次登门拜访郭主席,期望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自己的作品能够写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郭主席读过她的《走天涯》这本书之后,认为张春红是个很有才气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中蕴含的女性敏感和细腻,令郭主席很是欣赏。
郭水林同期声: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看问题看的很细腻,很敏锐,女性的敏感,一般的作家在生活中容易被忽视掉的东西,她能够捕捉到,这是我感觉到第一个特点。她那文章里可以看到她爬山的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锻炼、放松,是一种爬山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察,她对社会的观察,对事物的观察。”
解说:张春红作品中新颖的创作角度和优美的文笔,同样得到了郭主席的很高评价。
郭水林同期声:
“第一是她对这个生活进行了一种人生的思索,她在爬山的过程中,通过爬山的难易,互相帮助,互相协作,她进行了一种新的人生思索。”
“第二是她进行了美学的思考,她在爬山这个非常平凡的活动中,她发现了美,发现而来事物的美,发现了人类之间情感的美,互相帮助,互相发现了人与自然能够共同协调的美,进行了美学的思考,她写出的东西不是一般的叙事,是一种美的见解。再一个是哲学的见解,哲学的思考,她通过爬山与人、自然接触,她看到的东西抽象化,进行思索一种道理。使人的精神情感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个是很难得的。”
郭水林同期声:
解说:郭主席认为,张春红这两部作品的出版,对文学爱好者今后的创作和禹州文学的繁荣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解说:《人在驴途》这本书,虽然是张春红的处女作,但作品中崭新的创作内容,新颖的网络文学语言,成为了吸引读者眼球的新亮点,这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树立起了很好的典范。
包献珍同期声:
“张春红的作品人在驴途,我认为是出现巴尔扎克时代的一个良好开端,这样的作品既揭露了现实,又把现实的东西串了起来,她下来不少的功夫,处女作写出这样的水平,我认为是难能可贵的,我认为禹州文坛又升起了一颗新星。又有了新的可读的作品。”
解说:郭主席认为,张春红这两部作品的出版,对文学爱好者今后的创作和禹州文学的繁荣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郭水林同期声:
解说:“不单单地出了两本书,她对人的启发,尤其是对现在的文学爱好者,对新进的作家,她的这种启发,她给你指出了一条路。青年作家应该这样走出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生活,使自己的思想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社会事物的观察认识到一个新的水平,那才能写出比较深入的文章,如果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这就是禹州作协的希望,未来作家这个作者群,将是一个蓬勃向上的这么一个群体,这是希望所在。”
解说: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作,张春红始终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对于所有支持和帮助她的人,她都充满了感激。
张春红同期声:
“咱们当地有很多老领导,老前辈对我非常关心,非常支持,郭水林主席,包献珍老师,杨永华主席他们对我非常关照,对文字做出了积极的肯定,鼓励我一步步写出这么多的东西,最终出版了两本书,校领导都给我了不同方面的支持,我非常感谢他们。”
解说: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张春红认为,在写好书的同时,更要教学生写好作文,为学生做好示范,用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张春红同期声:
“首先自己要写下水文,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写好了文章,你才能有资格、有能力,把学生的文章教好。人家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是教书育人的,我把我的思想形成文字,让学生阅读,对他们是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任何一个老师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甚至我、成为学生的楷模,所以说我把书写好了,对于学生是一个示范作用,给他们树立榜样,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我觉得我的爱好和工作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解说:学好无涯,艺无止境。张春红老师,自从出版了自己的作品之后,使自己结交了更多高素质的朋友,开阔了视野,增加了阅历,有了更加强烈的创作欲望。她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认可和喜欢她的作品。
张春红同期声:
“
把自己的文章写的更好一点,更认真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更好地提炼锤炼自己的文字,把自己的文章写的更让读者喜欢,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再出一本书。”
主持人:
张春红老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作为禹州市作家协会,禹州教育界,第一位独立出书的女性作者,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期待她再创佳作,为禹州教育事业和文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祝福她,如同茉莉花一样,散发幽香,永远美丽!好!感谢收看本期的《文化禹州》,下期节目,我们再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