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枉背“风流”之名的江南才子—唐伯虎

(2010-07-22 10:47:56)
标签:

唐伯虎

江南才子

正说

原创

历史

评论

文化

分类: 玉箫论史

http://s3/middle/535a2d0dh8bf0f4b1b862&690

   唐伯虎,名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桃花庵主、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人(今苏州)。这位据说是明朝成化年间出生的江南才子,其形象一直是当今社会被“扭曲化”最为严重的众多古人之一。关于他的旧闻轶事,也一直被后人们津津乐道。在人们眼中,这位才学甚高的大才子除了满腹经纶、诗书画三绝之外,往往又被人们冠以“玩世不恭、风流不羁”之名。乃至后世的文学作品也对此大肆渲染,最近热映的《唐伯虎点秋香2》、《三笑之才子佳人》这两部影片正是这种“渲染”的另一种延续。

 

   可是历史上的唐伯虎不仅没有“风流”之实,相反地,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其晚景的凄凉落寞让他的心灵备受煎熬与摧残,最后在孤寂中悲凉地死去,才学冠于当时的唐伯虎就这样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http://s4/middle/535a2d0dh8bf0fdb1d773&690

 

   身为苏州人的唐伯虎幼年时家道殷实,但怎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二十几岁的他遭受了人世的突变,几位至亲相继离世,这给了唐伯虎致命的打击,家道也由此中落。彷徨失落的心情让他一度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但在其好友祝枝山的勉励与规劝下,他重新振奋精神,于29岁时赴应天府参加乡试,最终得中头名“解元”,这也是后人称其为“唐解元”的由来。如果按此发展,科场如此得意的他必然会走上仕途之路而使家道再度兴旺。然而接下来,命运似乎又一次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在30岁赴京参加会试时,却受一场科场舞弊案的牵连,被逮捕下狱,虽然不久之后获得了自由,但却被贬为浙江的一个小吏,性格清高孤傲的唐伯虎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拒不接受,一怒之下回到了吴县。而这时,他的妻子徐氏因为爱慕虚荣、追求奢侈的生活条件,看到唐伯虎科场无望,便将他抛弃,并且将他的财产基本上席卷而空。

 

   之后的唐伯虎,人生更加失意,本想专心于学问,不料又应宁王朱宸濠之请,来到了南昌,可是时日一久,唐伯虎看出宁王的反叛之心,因为怕受到牵连,他装疯卖傻才骗过了朱宸濠,离开了南昌,最终辗转游历之后,回到了老家吴县。


 

http://s2/middle/535a2d0dh8bf103377a21&690

 

 

   回到吴县之后,在城北桃花坞盖了几间茅草屋,取名“桃花庵”,并自嘲地自名“桃花庵主”,随后,他又娶了一名官妓沈九娘,并生有一女,可是,原本应该平静的生活又一次起了波澜,吴县突发水灾,原本靠卖画为生的唐伯虎的画无人问津,整日里潦苦度日,沈九娘不堪其苦,离开了人世,后来,唐伯虎的女儿也嫁了人,他的生活也更加困苦,心念俱灰的他信奉了佛教,原本想要在漫漫佛卷之中寻找解脱,但事与愿违,生活却依旧困窘失意、潦倒不堪。

 

        54岁这一年,唐伯虎走完了他人生的旅程,在弥留之际,他提笔写下了一首令今人读之仍然动容感慨的绝命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这种历经沧桑的悲苦呻吟或许只有一生忧患的唐伯虎才能生发出来,如今,数百年的时光已逝,而枉背“风流”之名的唐伯虎所历经一世的人生悲苦,又有几人能体会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