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图片来自网络)
前些天的晚上,听见外面隆隆声,就很纳闷,天气明明晴好,怎么会打雷呢?直到今天,当电视里烟花绽放,随之而来的又是窗外的轰鸣声,才意识到,原来,前些天在彩排呢~~
八点钟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坚持了两个小时,这期间,贝壳居然睡着了...
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开幕演讲时的蹩脚中文,倒是一大亮点,这是对我们国家的尊重,也是对汉语的推崇。在座的嘉宾及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应该都倍感亲切,会心一笑吧。
黄浦江上的焰火激光表演,正如白岩松所说,也许可以效仿一下香港的幻彩咏香江,成为一个长期的节目,吸引游客多一个晚上的停留。
说实话,这次的开幕式没有预想中精彩。
(1)震撼却不感人
可能因为有了奥运会开幕式作对比,大家对世博会开幕式也有相当的期待。然而,虽然有最新科技的衬托,虽然有一如既往的热闹场景,但是,场面宏大、效果震撼,却缺少打动人心之处。不由得想起了电影《2012》和《阿凡达》,小宝对前者的评价也是“震撼”、“热闹”,看看场景足够,之后再没有留下值得回味的东西;而《阿凡达》则不同,高科技只是一个载体,在将3D技术推向巅峰同时,还表达了人性的一面,无论故事结构是否俗套,至少这已经构成影片经典的理由了。也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经达到了不可超越的高度,怎么看世博开幕式都觉得缺少了文化,前半部分好像80年代的春晚,后半部分似乎只是为了展示中国的科技与经济实力,不能触动人心,难以留下永久的记忆。
(2)主题不明确
每一届世博会都有自己的主题,开幕式则是表达这一主题最直观的方式。爱知世博开幕式紧紧围绕“自然的睿智”,通过科幻短片,模拟未来世界的孩子呼唤珍惜地球自然环境;并介绍了用菜花提供动力燃料、净化环境的高科技工程“菜花项目”。开幕式上,日本皇太子按动电钮时从空中飘落的无数绿叶、发给与会者的装着一粒玉米的小小“睿智袋”,寓意着珍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与地球共生,与大自然相协调;还有迎送世博会吉祥物“森林爷爷”和“森林小子”的程序,象征本届世博会不改变当地的丘陵、池塘、树木等,是一次人类与大自然的短暂的近距离交流。可是此次开幕式,无论室内的歌舞表演还是室外的焰火表演,都没看出来如何表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尤其后面的焰火激光表演,倒像在体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3)偏离国际惯例
下午,电视里就在为开幕式倒计时做准备了;有专家介绍说,世博会不同于奥运会,提倡的是简约,历届世博开幕式都以比较简单的方式,抓住核心,并不一定绚丽,而更强调仪式感。室内的仪式感渲染的还算不错,比较简洁;可室外的演出,激光、喷泉、焰火,真是烧钱啊~~其实,上海是个很有底蕴的城市,可是这次开幕式,怎么有点暴发户的感觉呢?
还有,说什么零碳排放,表演结束后,大片大片的浓烟从江面漂向浦西,真的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吗?
其实,对世博会还是很有感情的。学院的院长吴志强老师当选为世博总规划师,我们一度因他而骄傲;城市复兴对江边老厂房的改造利用,园区内提倡节约能源对太阳能的利用等等等等,这些都曾经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与讨论的话题。而在上海生活这么多年,上海为世博会投入了多少精力,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们也都看在眼里。
也许,8年对于想看展会的人来说,实在漫长;但对于举办方,确实太紧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轨道交通的布局,城市容量的测算,市容风貌的改造,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还有场馆的建设,这都是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并且,世博会的举办所需资金,基本是靠地方财政收入,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协调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上海市政府确实不容易~~
好了,也许小宝太吹毛求疵了,也许只是因为这场演出不符合我自己的审美标准吧。无论怎样,上海世博今天终于拉开了帷幕,后面的184天里,硬件的东西难以改变,呈现给大家更多的将是上海的软实力,我们作为上海的一份子,还是尽自己所能,做好东道主,让世界人民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民是热情文明高素质的,这座城市,让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