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自由行之三——中环风情(续)

(2009-02-13 22:55:12)
标签:

香港自由行

皇后像广场

中环

中银

旅游

分类: 边走边游

皇后像广场一带全是高档写字楼,各国建筑师争奇斗艳的地方,一直想来看看贝聿铭的中银大厦和全部钢结构的汇丰银行,如今周边的楼宇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曾经的地标中银与汇丰不再那么显眼,但它们作为划时代的建筑,仍然是不朽的永恒的。著名的IFC没有时间去看了。

香港自由行之三——中环风情(续) 香港自由行之三——中环风情(续)

香港自由行之三——中环风情(续) 香港自由行之三——中环风情(续)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c28fddfd3c956558d6887d91.jpg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由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由构思到落成需时6年时间。整座建筑物高180米,共有46层楼面及4层地库,耗资达52亿港币,当它在1985年落成的时候,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建筑。大厦建造时所用的配件绝大部分都是预造的,结构用钢件在英国制造,玻璃、铝制外壳以及地板在美国制造,服务设施组件在日本制造。整个设计的特色在于内部并无任何支撑结构,可自由拆卸。所有支撑结构均设于建筑物外部,使楼面实用空间更大。而且玻璃幕墙的设计,能够善用天然光;地下大堂门向着正南正北,冬夏都能保持大堂凉爽,节省不少冷气费。加上其设计灵活,可按实际需要轻易进行扩建工程而不影响原有楼层。楼内还有一部文件运输带,可每天自由传送数吨重的文件。建筑重点是“衣架计划”的设计方案。整个地上建筑用四个构架支撑,每个构架包含两根桅杆,分别在五个楼层支撑悬吊式桁架。桁架所形成的双高度空间,成为每一群楼层的焦点,同时还包含了流通和社交的空间。每根桅杆是由四根钢管组合而成,在每层楼使用矩形托梁相互连接。这种布局使桅杆违到最大承载力,同时把桅杆的平面面积降到最小。既然从大楼的外侧可以看见构架,设计团队自然想干脆把基本结构暴露出来。不过基于耐久性和抵抗力的需要,还是必须加上一层保护,因此自然得做某种形式的覆面。
http://sports.tom.com/dimg/2008/0716/img-1217721805178.jpg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跻身世界最高建筑前十名之列,于2003年年底落成。大厦楼高420米,共88层,是全港最高并拥览优美维港景致的建筑物,被称为“惊世之作”。

http://sports.tom.com/dimg/2008/0716/img-1217721805176.jpg

 

皇后像广场上好多人,一半是游客,一半是无家可归的菲佣,他们不乞讨不沮丧,只是聚集在一起互相支持度过这一个冬天。有老外拿来一些纸板,送给他们,让他们御寒。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为他们祝福了。

香港自由行之三——中环风情(续) 香港自由行之三——中环风情(续)

香港自由行之三——中环风情(续) 香港自由行之三——中环风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