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空去美术馆看双年展,下午两点钟左右到达,吓了一跳,排队的人已经在美术馆背面拐了个弯儿了。惊愕中~~~前两届的双年展好像也没这么多人呀!营销手段真是越来越发达了,今年宣传的比较好吧~~~~

四点钟停止售票,估计排到我们也结束了。算了,改天再来吧,先在外面转转吧。
这次的“快城快客”以“人”为对象和主题,揭示人群在城市变化中的多元身份,通过外乡人/城里人空间迁徙的观点、移民/市民身份转换的观念、过客/主人家园融入的观感这三个层面,锲入城市与人的命题,展示今日国际大都市中积极移民与文化融入的新趋势。里面没有进去,不好发表什么评论,室外倒是有些作品值得观摩。
美术馆的侧翼,几只大蚂蚁正在悄然作攀登状,墙壁上已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蚂蚁,这些蚂蚁代表人口的迁移。

《银鬃马系列》由四匹动态各异的马坐落在上海美术馆东门,马的造型与颜色很纯净。这些不知从何而来的马和不知所往的马主人,暗合了人民公园跑马场的前身,以及物是人非的变迁。W020080909301325467509.jpg
最吸引人的是门前那节长47米的“知青列车”。这列老火车外表破旧,却以真实在场的形式,上演了一场昔日的“青春叙事”。车厢可以进入,只是摒弃了传统的上车形式,而是特意搭了个小台阶进入。

走进车厢,里面漆黑一片,只有中间好像魔方的玩具发着荧荧的光。车体内壁用粉笔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寓意知青数量的“正”字,正中央摆放一个长五米左右的小火车装置,里面放置着布娃娃。下面是一种名为“乐高”的玩具,一接上电源,上面的齿轮便会运转。齿轮转动就代表了城市、时间和人的运转。而在列车员休息室里,存放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各式知青生活用品,包括写着“为人民服务”的挎包、喝水用的搪瓷杯子等,属于那个年代的声音和影像资料则用广播和投影仪反复播放着。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么一小块稻田也是参展作品。表达了曾经,这里也是荒草丛生,用这种方式,保留一点对城市变迁的记忆。
美术馆的背后,还有一些展览。关于上海的城市记忆。黑板报、涂鸦、名人生平及故居介绍。

通天塔。上海移民精神的写照。

没能够进入场馆参观,真是可惜,下周一定早点来排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