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2010-04-04 14:36:58)
标签:

旷心斋主人

清明

诗词曲

对联

风景

书法

杂谈

艺术

休闲

 http://s16/middle/5359ba21g83734269ecef&690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TITLE="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http://s11/middle/5359ba21g836374ec939a&690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TITLE="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

 

 

http://s14/middle/5359ba21g836374540c5d&690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TITLE="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

☆寒食、清明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

  扫墓是清明的一项主要活动。旧时,泰安的扫墓仪式比较隆重。男主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烧纸,洒酒祭奠。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扫墓时还要给坟墓添新土。据说,这是给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实质上是对祖先的怀念。多数地区是在清明这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而龙口、博兴等地则在清明前四天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扫墓。

  清明节山东各地都插柳条、松枝,据说是纪念介子推。泰安家家户户插柳条,并给狗戴上柳条圈。民谣:“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即墨则习惯戴松枝,寓意要象松柏一样兴旺。临沂、诸城却用柳条、松枝在墙壁等处轻轻抽打,边打边说:“一年一个清明节,杨柳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

  清明踏青在山东极为普遍。临朐、滕州的儿童一早就到村外踏青、放风筝。有的用柳条做成口哨吹,哨声十分动听。有的地方,儿童仰脸大口呼气,据说可以泄内火。大部分地区都有打秋千的习惯,潍坊地区的秋千有三种:一种是直秋千(适合老年人玩),第二种是转秋千,第三种是翻秋千。即墨比较重视清明节,这天人们一起床就换上节日服装,特别是妇女,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处串门,先看新媳妇坐寒食(新媳妇要象举行婚礼那天一样在炕上坐着),然后去打秋千。秋千甩得高,意味着生活过得好,所以大家都你争我抢,兴高采烈地打秋千。这一天,妇女玩得十分痛快,因此,当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

 
http://s7/middle/5359ba21g83637481c3a6&690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TITLE="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

 

严冬过去,春风又绿江南。

清明时节,杨柳绽芽,桃花绽开,

小草青青。大气洁净,“洁齐清明”。

清明清明,正是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

 

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

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

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

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

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

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

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

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

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

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

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

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

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

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

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http://s9/middle/5359ba21g837342d4b9c8&690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TITLE="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

 


                     http://s10/middle/5359ba21g836374a04789&690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TITLE="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

 

 


  清 明 祭祖古今谈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

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

 

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

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 . 严延年传》载,

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

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

"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

"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

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

 

唐代杜牧的名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

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

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

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至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

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

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

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

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清明节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也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

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自古以来,

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

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

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http://s3/middle/5359ba21g83734297b3d2&690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TITLE="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真草篆隶)4幅"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