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斗智斗勇的大pk,就是在诸葛北伐中原的时期。
为什么要单挑二人的大pk来论证本文的主题呢?
其一:职务相当,结论公允。一个是蜀汉丞相,文官武职兼三军司命;一个是魏国司马太尉丞相,文武兼职。其二:分事幼主,权力对等。两人都是在幼年国君当政时期交手,倾全力相搏,不受他人钳制——凭真本事斗输赢。其三:历史佐证,少些粉饰。两人的pk,实际是两国的比拼,其结果导致一国的生死存亡——史书有载,省得矫情。
两人在战场面对面厮杀之前,各自在治国安邦方面的才能都显现出来。诸葛与刘备开辟蜀地,是外来户,与当地氏族的矛盾势同水火。加之刘氏集团内部的派系之争也是“白刀进红刀出”。面对这搭配起来的草台班子,诸葛采取依法治国之策,不分亲疏不讲派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建国之策使蜀国国体趋稳,显示了诸葛的治国才能,也奠定了他的相国地位。司马懿在魏的崛起是从“家属院”起步的。曹操识其才又知其心,最初只让他辅佐太子。就在这了家属院里司马“每献良策”,使曹氏父子每每讨教治国之策,使得司马才能被举国所识,太子继位立担大任。三国时期,生产力低下,诸葛在蜀国重视农田水利,鼓励桑农,甚至在伐魏前线组织屯垦,以获取粮食壮大国力。司马懿早在不肯重用他的曹操面前就献策军屯民屯并举,提高经济实力以壮国威。可见,诸葛和司马都有“经天纬地”之才,都能把握国家政治经济命脉,这方面的才能旗鼓相当。
以武力征讨对垒的较量如何呢?诸葛以兴复汉室为国策,以弱势国力北伐强大的魏国,本身就是战略失误。而司马懿把握三国厉害之全局,对蜀国的挑战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无疑是正确的。在宏观上诸葛就输定了!就两人直接交手的后几次北伐战役来看,诸葛一直处于下风,屡遭败绩。古籍对最后战役的描述尤其精彩: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诸葛率兵十万伐魏(最后一次)经斜谷椐五丈原。司马懿率军对垒“坚壁据守,以逸待劳”。魏军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蜀军却是远征,无地利之便是兵家大忌。这一点诸葛和司马当然都十分清楚。诸葛千方百计地减轻不利的地利对蜀军的影响,力争速战速决;司马则千方百计地利用有利的地利,坚守不战,拖垮蜀军。蜀军挑战叫骂,司马勒令军马,高挂免战牌。长达百日的忍辱拒战,使得魏军中对司马渐渐生出怨气。司马懿与魏王串通,由钦差大臣将魏王的杖节悬于军营门口。每遇蜀军挑战,司马则“盛怒”率军出阵,走到营门口,见到魏王杖节——君命不可违,“不得已”只好继续坚守。魏军将士“理解”了主帅的“欲战不能”,军心稳定。这哪能瞒得了诸葛,只得长叹“这哪是奉令避战,是他们君臣合谋,要耗死我呀!”明知司马坚壁据守的主意已定,还要使出最后一招——攻心为上。命人将一套女流衣冠送给司马,意思是告诉天下人,你司马懿拒不迎战,没半点男子汉的血性,只配与女流为伍。好个司马懿,面对羞辱不失礼仪,反而意识到对手已计穷也!决心把消耗战进行到底。遂心平气和地问:诸葛公起居如何,食米几升?蜀使答曰:三四升(约合三四两)。又问军务,答曰:凡二十军棍以上的责罚都要亲为。司马懿“痛惜”的说:事多食少,焉能久活!果然不到一月诸葛死在五丈原军中,蜀军遂撤。
诸葛PK司马的最后一役,无论战略决策,战役实施,还是稳定军心的伎俩,乃至“痛惜”对手的心理战,司马懿都是赢家。然而,偏偏有人杜撰一笔“死诸葛生走仲达”——诸葛死后秘不发丧,弄一木偶穿上诸葛衣冠端坐四轮车上,把率军追击的司马懿吓跑了。还得让司马懿自己打嘴巴——仰天长叹:诸葛,神人也!
神化诸葛是有关三国古籍的一大看点。诸葛还未出山,就“料定”二十年后天下三分;一个文职的诸葛对惨烈的战争“料事如神”,临阵的计谋都是事先写好藏在锦囊里,到什么时候,看哪一个,一看就明,一打就赢;“诸葛亮”三个字就是神仙的代名词,他人都是阿斗的同类;凡是与诸葛打交道者统统是“陪衬”,或愚钝或稍逊都不得与诸葛比肩;有个不服气的东吴都督周瑜——让他去死——让诸葛活活气死......
明白了。国人需要一个聪明智慧的标志性人物。诸葛亮忠于汉室誓討汉贼——符合“忠君”的传统标准;与主公刘备情同手足堪为肱骨——符合人臣标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符合事业型人才的标准;一介书生辅佐“在野”的皇叔开疆阔土自立国门,担纲文武兼职的一国之相——符合聪明智慧的标准。于是,诸葛就被海选出来,作为“智星”“重点培养”。但凡真人总有些不够高不够全不够大的地方。于是,就有了以诸葛为原型的造神运动......
全明白了。既然诸葛是“人神同体”,对三国的“看点”就看“透彻”了:诸葛的神计妙算完全是真的;他的聪明智慧确实高人一等;什么草船借箭空城计之类本与他无关的事,都成了他的杰作;谁敢和他叫板,必输无疑——赢也是输,赢了也不算数,还得叫你倒过来为诸葛叫好。
完全明白了!尽管PK的结果是司马赢了,尽管诸葛死在司马的阵前,尽管司马懿取得完胜而称帝(追封)。但是,在神人诸葛面前哪能算赢呢!
“既生司马,何生诸葛”。司马被“淡化”——活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