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9月5日,天阴沉沉的,能和影协的同仁一起去大峪采风,觉得很新鲜也很高兴。
早上七点多,一行十二人,分乘两辆面包车,从市标出发。行至安沟水库。几个影友下车拍照。一位色友发现,天上不见太阳,水中却有一轮明亮的月亮。大家心中甚觉疑惑,太阳的影子怎就跑到水中了呢。后来仔细看时,才见有几缕阳光从云缝里射出。仰望天空看不见太阳,原来太阳从那云缝里溜到水里去了。
去马头崖的路,是一条并不宽的水泥路,面包车一直跑到山顶。八时许,车停在离一座移动电话继站塔不远处。大家下车来,背着各自的长枪短炮,从山顶玉米地里走过去。早晨的山野里,到处飘着雾,白茫茫的一片。不远处的马头崖寨若隐若现。看到了石头寨,大家的心情激动了。

同行的一位小色友,脚下一滑,小腿擦伤了,一位色友,拿出创可贴进行包扎。
历史和现实在这一刻纷纷扰扰搅在一起,如同梦一般,不知不觉,踏着带露的草,到了马头寨身边。
在雾中,色友们分散开来,各自为战。马头崖的南边迷茫一片,像是白色的海洋。雾从山崖下面吹上来,从我们的眼前流过。扑面而来,愰若仙景一般。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几声浓郁的梆子戏。声音在雾里飘着,时断时续。真的如同天籁之音。虽然不能拍照,几位影友还是醉在这天上人间的意境里。

九点多,太阳露了一下脸,大家急忙拿相机拍照,只几秒钟,雾又重新上来,下面的山,刚一展现便又隐匿了身影。远景拍不成,就拍石寨的近景,小色友成了大家的模特。
等呀等呀,十一点多,雾小了点,远处的的山可以隐约地见到。大家分散开来,各自找到自己有利的地势开始工作。他们都支起了架子,有的上长焦,有的上鱼眼。快门声此起彼伏。我带了一部卡片机,也拿出来,忙得不亦乐乎。




时间过的真快,一看表,已是中午十二点。大家开始从马头崖崖尖,步行到对面山上的一座庙里。后来听人家讲,这座山叫青牛山,山顶也有一个石头寨,寨里新建有玉皇庙。庙里的人对我们很热情。一位中年靠上的妇女,朴素的脸上带着宗教般的虔诚,招呼大家:“回来了”。三个字,让人倍感亲切。“上来坐吧,我给你们倒水去。”说着那位妇女转身去给我们倒水去。


一个五六十岁的老者,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叫高成林,也是很热情地说:“回来了”。他说着给我们搬来了长凳。看看咱大峪老区的人,多么厚道质朴呀。“你们几个人?中午就在这里吃饭吧。”一位色友问什么饭呀,他说“面条”。色友问要多少钱,人家说不要钱。说着就开始给大家做饭。
两个妇女抱了干柴进了灶间。不一会儿,袅袅的炊烟,从灶间飘了出来,烟气里含着艾草和黄蒿的味道。
一点左右,饭好了,用一种庙里常用的黑色的碗给大家盛饭。汤面条,很好吃,有的还吃了两碗呢。饭后,我们就在庙里的房边凉阴下,与他们拉话。庙里的人一说起这山里的事儿,就涛涛不绝。这里的山的名字及来历,以及关于这些来历的传说,娓娓道来。他们指着周围的山,一一给我们介绍,这是麦秸垛山,那座是金鸡山,那是金马驹,那边的是擂鼓台,还有什么剑门等等。
在这里还发现一块石碑,石碑断成了三截,上面还有字。大家用水冲刷了一下,上面写着“永和寨
”,碑文记录着建寨的时间、缘由。原来寨子建于咸丰至同治年间,是为了躲避匪患,集资兴建的。

寨上庙主名叫高成林,希望大家回去多给他们做做宣传,把这里的风景介绍出去,让更多的人来这里游玩。
加载中,请稍候......